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77.040 H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1992015 代替GB/T19199—2003 半绝缘砷化镓单晶中碳浓度的 红外吸收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for carbon acceptor concentration in semi-insulating gallium arsenide single crystals by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2015-12-10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919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GB/T19199—2003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干扰因素”和“测试环境”4章; 扩展了半绝缘砷化镓单晶电阻率范围,将电阻率大于10°2·cm修改为大于10·cm; 将范围由“非掺杂半绝缘砷化傢单晶”修改为“非掺杂和碳掺杂半绝缘砷化镓单晶”; 一去除了0.4mm2mm厚度测试样品的解理制样方法; 一室温差示法测量时,将“仪器分辨率为0.5cm-或1cm-1”,修改为"仪器分辨率1cm-1” 本标准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与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会(SAC/TC203/SC2)共同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专用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市环欧半导体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 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何秀坤、李静、张雪因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199—2003。 1 GB/T19199—2015 半绝缘砷化镓单晶中碳浓度的 红外吸收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半绝缘砷化单晶中碳浓度的红外吸收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阻率大于10°α·cm的非掺杂和碳掺杂半绝缘砷化镓单晶中碳浓度的测定。测量 4.0X1014atoms/cm²。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264半导体材料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1426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方法提要 碳为半绝缘砷化镓中主要浅受主杂质,其局域模振动谱带(室温谱带峰位为580cm-1,77K谱带峰 位为582cm-1)吸收系数与代位碳浓度具有对应关系,由测得的吸收系数根据经验公式即可计算出碳 浓度。 5干扰因素 5.1 杂散光到达检测器,将导致碳浓度测试结果出现偏差。 5.2 测试样品的测试面积应大于光阑孔径,否则可能导致错误的测试结果 5.3室温测试时,化镓中碳带半高宽可接受的数值应小于2cm。在光谱计算时,较大的半高宽将 导致测试误差,半高宽的确定方法见9.2.7。 6仪器设备 6.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仪器的最低分辨率应优于0.5cm-1。 6.277K低温样品测试装置。 6.3千分尺:精度为10μm。 1 GB/T19199—2015 7测试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应在下列环境中进行测试: a)环境温度为24℃±2℃; b)相对湿度小于70%; c) 测试室应无机械冲击、振动和电磁干扰。 8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厚度为0.2000cm0.6000cm,双面研磨、抛光,使其两表面呈光学镜面。参比样品从水 平法生长的非掺杂砷化镓单晶中选取,要求碳浓度小于3.0X1014atoms/cm²。 9测试步骤 9.1方法选择 当测试样品碳浓度大于或等于1.0×1015atoms/cm时,可采用室温差示法测试,当测试样品碳浓 度小于1.0×1015atoms/cm时,采用77K低温空气参比法测试。 9.2室温差示法 9.2.1用千分尺测量参比样品/测试样品厚度,测量3个~5个点,取平均值,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9.2.2设置仪器参数,使光谱仪分辨率为1cm-1。 9.2.3由于信噪比与测试时间成正比,为提高信噪比可以通过增加扫描次数。建议扫描次数为 300次。 9.2.4放人光阑孔径为13mm的样品架,将参比样品/测试样品放人样品架。 9.2.5在9.2.1~9.2.4的条件下,分别测得参比样品、测试样品在波长574cm-1~590cm-范围的吸 收光谱。 9.2.6按式(1)和式(2)分别计算差减因子和差示光谱: FCR =Ts/TR ..(1) 式中: FCR 差减因子; Ts 试样厚度,单位为厘米(cm); TR 参比样品厚度,单位为厘米(cm)。 D=S-FCRXR .(2) 式中: 差示光谱; s 测试样品吸收光谱; R——参比样品吸收光谱。 1.2cm。半高宽的确定方法见图1。确定基线吸光度A。和峰位吸光度A,令A=(A。十A)2,过 A点作基线的平行线,与吸收带的两侧交于M、N,过M、N作横轴的垂线,与横坐标相交于vi、V2., △v=V—V2(cm-1)即为半高宽。 2 GB/T19199—2015 0. 10 0.35 0. 25 [4。 0. 20 580v579 582 581 V. 578 577 波数v/cim-1 图1典型半绝缘砷化测试样品的差示光谱 9.2.8重复测试3次,计算吸收系数的平均值。 9.377K低温空气参比法 9.3.1 设置仪器参数,使光谱仪分辨率为0.5cm-1 9.3.2 把测试样品放人77K低温样品测试装置的样品室中,降温至77K后,稳定10min。 9.3.3采用多次扫描,建议扫描次数为300次。 9.3.4在9.3.1~9.3.3的条件下,测得测试样品574cm-1~590cm-1范围的吸收光谱。 9.3.5 重复测试3次,计算吸收系数的平均值。 10 测试结果的计算 10.1 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α由式(3)计算: lnl0 X[(A -A.)] .(3) Ts 式中: 吸收系数,单位为每厘米(cm-1); α A 吸收峰顶点处所对应的吸光度值; A. 吸收峰基线处对应的吸光度值; 试样厚度,单位为厘米(cm)。 10.2 碳浓度 碳浓度Nc由式(4)计算: Nc=-FXα :(4) 式中: -碳浓度,单位为原子数每立方厘米(atoms/cm); F 标定因子,单位为每平方厘米(cm-2)。室温,取温度为300K时的标定因子,F=2.34× 1016cm-2;温度为77K时,F=0.803×1016cm-2。
GB-T 19199-2015 半绝缘砷化镓单晶中碳浓度的红外吸收测试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4 10:18:55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737.1 KB)
分享
友情链接
T-CCTA 20102—2023 纺织品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及评价 DPPH和ABTS法.pdf
GB-T 1859.2-2015 往复式内燃机 声压法声功率级的测定 第2部分:简易法.pdf
GM-T 0033-2023 时间戳接口规范.pdf
GB-T 41391-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要求.pdf
GB-T 34079.4-2021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规范 第4部分:应用服务.pdf
DB11-T 945.1-202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第1部分:通则 北京市.pdf
T-CES 177—2022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舱早期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pdf
GB-T 24181-2022 金刚石焊接锯片基体用钢.pdf
T-CADERM 5015—2023 救护直升机院际患者转运规范.pdf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应急管理指南 2022版 .pdf
DB34-T 3765-2020 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指南 安徽省.pdf
TB-T 30004-2021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要求.pdf
GM T 0130-2023 基于SM2算法的无证书及隐式证书公钥机制.pdf
GM-T 0001.3-2012 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第3部分:基于祖冲之算法的完整性算法.pdf
GB-T 30591-2014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pdf
GB-T 37934-2019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pdf
GB-T 42622-2023 增材制造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用钛及钛合金粉末.pdf
信息安全技术 零信任参考体系架构.pdf
tc260 物联网安全标准化白皮书 2019.pdf
GB 10395.2-2010 农林机械 安全 第2部分:自卸挂车.pdf
1
/
3
6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737.1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