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30
DB6106
延 安 市 地 方 标 准
DB 6106/ T176—2021
延安地区黄芪生产技术规程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 regulation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 Yan'an
2021 - 06 - 15发布 2021 - 07 - 15实施
延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106/T176 —2021
I 前 言
本规程由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归口管理。
本规程起草单位: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延安市质量技术检测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白朕卿、李洁、刘海军、冯世栋、王黎明、罗富平、赵赞延、刘菊霞、孙广平、
杨鹏飞、马瑞轮、李锋
本规程由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负责解释。
本规程首次发布。
联系方式如下:
联系人:冯世栋
单位: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
电话:0911-2134079
地址: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市农科所大院
邮编:716000
DB6106/T176 —2021
1 延安地区黄芪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黄芪生产基地环境要求,种子种苗质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黄芪产品的采
收、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综合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延安及周边地区黄芪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
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354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中国药典》(2020年12月30日,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种根
黄芪植株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年生健壮子根。
3.2 种苗
黄芪种子和黄芪种苗,经过育苗而成的健壮植株幼体。
3.3 原种
采用野生黄芪种子选育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或家种黄芪按原种生产技术生产, 达到原种质量标准
的种子。
3.4 良种
DB6106/T176 —2021
2 用原种繁殖生产,并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及种苗。
3.5 芦头
黄芪根近地面处残留的根茎凸起部分。
3.6 打顶
掐去黄芪生长发育的顶尖
4 生产基地条件要求
4.1 产区自然环境条件
4.1.1 气候条件
黄芪喜凉、喜光、耐寒、耐旱。适宜海拨800-1800m的高原草地、林地、山地;年太阳总辐射
110-140kcal/cm2,以130kcal/cm2最佳;年均气温5-10℃,≥10 ℃积温3000-3400℃,最佳为3200℃;
耐寒暑极温,冬季小于-40℃,夏季大于38℃;年降水量300-450mm。
4.1.2 土壤条件
适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壤土、冲积土,土壤的pH值为7-8。忌黏重板结的土
壤,凡含水量大的黏土以及瘠薄、地下水位高,低洼易积水之地均不宜栽培,更忌在盐碱地栽培。
4.2 产区环境质量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 水质
符合GB5084的Ⅲ类水质标准。
5 种子种苗质量规范
5.1 种子及质量标准
应符合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1-1995要求。完熟期采收,以采后即播为佳。选择二年以上
黄芪植株所结的种子采收,在7-9月果实呈黄白色、种子浅褐色时采种,以采后即播为佳。选择的种子
应籽粒饱满,无褐变、无虫蛀。种子质量及分级标准应符合表 5-1。
表5-1 黄芪种子质量标准
项目名称 级别 纯度(%) 净度(%) 发芽率(%) 水分(%) 千粒重(g)
黄芪种子 原种 ≥95
≥90 ≥25 ≤11 0.9
良种 ≥95
5.2 种苗及质量标准
植株生长正常,无病虫害。由黄芪种子培育的种苗质量及分级标准应符合表 5-2。
表 5-2 黄芪种苗质量及分级评价标准
项目名称 苗高 (cm) 叶片数(片) 基茎 (mm) 叶色 根系
种子培育的种苗 4-10 6-10 1.5-3.5 绿色 良好、无瘤肿
种根培育的种苗 3-8 4-8 2.0-4.0 绿色、浓绿 良好、无瘤肿
DB6106/T176 —2021
3 5.3 检验方法
5.3.1 种子
千粒重、净度分析、发芽实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含水量测定及其他检验项目符合 GB/T
3543.7、GB/T 3543.3、GB/T 3543.4、GB/T 3543.5、GB/T 3543.6的规定。
5.3.2 种苗用目测法检验植株长势、病虫害情况。
用直尺测量主根长,从主根基部为起点。用游标卡尺测量根头处直径。
5.4 检验规则
5.4.1 扦样 按 GB/T3543.2执行。
5.4.2 净度分析 按 GB/T3543.3执行。
5.4.3 发芽(出苗)试验 按 GB/T 3543.4执行。
种子育苗试验经净度分析后的种子,在发芽床水分含量为65-70%,培养温度为20 ˚C条件下;种根育
苗试验是在自然湿润的疏松旱地上,经过扦插培育的合格种苗。
5.4.4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按 GB/T 3543.5执行。
5.4.5 水分测定 按 GB/T 3543.6执行。
5.4.6 种苗抽样 按 GB 6942 中方法进行,随机取样 3次,每次取 50-100 株。
5.5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黄芪种苗可带土直接装运。 种子及种苗都应有完整记录其质量信息的标签。 种子种苗应按不同品种、
级别分别装运,种苗应放在透气塑料筐中装车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保证通风通气,当
运到目的地后及时卸下,种子可暂时存放室内阴凉通风处,并尽快播种;种苗置于荫棚或阴凉处,并及
早定植。黄芪种子贮存按 GB/T7415 执行,黄芪种苗可将其埋于土(砂土为宜)里假植保存。
6 黄芪栽培技术
6.1 选地整地
平地栽种应选地势高燥、土壤肥沃疏松、通透性好的砂质壤土,山区宜选土层厚、排水良好的向阳
坡地,坡度为5-10 度较好,土壤孔隙度以大于30% 为宜,忌涝洼和土壤粘重地。对选择好的地块要认
真细致的整地,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全面深松,深度为40-50cm,清除地内残根,残草、整平、耙细, 需施
厩肥和堆肥2000-2500kg/亩,过磷酸钙25-30kg/亩, 施肥后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均匀拌入5% 辛硫
磷粉30g。播种可作床,床宽1.1-1.3m,步道宽 0.4-0.5m,也可作成行距60cm 的大高垄或行距 40-50cm
的小高垄,在其上直播。
6.2 采种及种子处理
二年生的黄芪才开花结实。一般果荚成熟下垂,7-9月种子大部分成熟后一次性进行采收,不要分
批采收。采回后倒挂阴干几天使种子后熟, 然后晒干、脱粒、去杂物、贮藏。黄芪种子有硬实现象,
一般情况下硬实率可达35%-65%,饱满硬实的种子的发芽率低于25%,一般播前要选择籽粒饱满,有褐色
DB6106/T176 —2021
4 光泽的优质种子作为播种用, 并对它进行处理。 种子处理时将饱满无虫蛀的种子与粗砂等体积混合, 用
碾子轻轻碾至划破皮而不损伤种仁为止,也可以用50-60% 浓硫酸浸泡种子3min,然后迅速置于流水下
冲洗0.5h,洗去种子表面残余硫酸,待种子稍干后,再将处理过的种子用50%多菌灵粉剂拌均匀,用药
量为种子量的0.3%。另一种方法是将种子放在开水中搅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调到 40℃,浸泡2h,捞
出种子,再用 5 号 ABT 生根粉3-5 µg/g水的溶液泡2-4h,再装入布袋内催芽闷种12h,待种子外皮破裂
时播种。
6.3 播种时间
春、夏、秋均可播种,春播一般于3月中下旬,地温稳定在8-10℃时进行, 播后10-15天可出苗;夏播
于7月初雨季到来时进行, 这时土壤水分充足,气温高, 有利于出苗,播后 7 天左右即可出苗; 秋播应注
意适期晚播, 目的是保证种子播后不萌发, 以休眠状态越冬,第二年春季出苗。
6.4 田间直播
主要采用穴播和条播两种方法播种。穴播可按行株距25cm×20cm 穴开浅穴,每穴下种 3-10 粒,覆
土0.5-1cm, 然后用木磙子压实, 每亩下种量2-2.3kg; 条播, 在畦面按行距20-25 cm开横沟, 沟深2-3cm,
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有机肥拌匀后,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0.5-1cm,稍加压实。因黄芪幼
苗细弱, 略有蔽荫易成活,所以可将黄芪与农作物一起播种,这些伴生植物生长快,且根系发育较慢,
可以为黄芪提供蔽荫,待黄芪出全苗后,结合第一次除草将伴生植物拔去。
6.5 育苗移栽
小面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进行生产, 育苗1年后起苗斜栽,栽后2年采收。这样还可较大幅度地提高
产量。育苗选地整地要求与直播田相同,下种量加大到3kg/亩左右,移栽可在播种当年9 月末至1
DB6106-T176-2021 延安地区黄芪生产技术规程 延安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7-15 13:01: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