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CCS B30 太 DB1401 原 市 地 方 标 准 DB1401/T 8—2020 大棚香菇微喷节水生产技术规程 2020 - 12 - 27 发布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2 - 27 实施 发 布 DB1401/T 8—2020 目 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栽培条件......................................................................................................................................................... 1 5 栽培技术......................................................................................................................................................... 2 6 病虫害防治..................................................................................................................................................... 4 7 生产档案管理................................................................................................................................................. 4 I DB1401/T 8—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细则》的规定编写。 本文件由太原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太原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太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俊华、刘瑞宇、张琛、张永香、闻磊、闫文雪、陈云霞、康敏、畅变娥、刘 巍、赵复泉、段春晖。 II DB1401/T 8-2020 大棚香菇微喷节水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棚香菇微喷节水生产的栽培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 于太原市境内大棚香菇微喷节水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 界定的养菌、转色、刺孔、催蕾等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栽培条件 4.1 生产环境 选择生态条件好,周围清洁,水质良好,通风顺畅、无污染的区域。 4.2 设施设备 4.2.1 大棚 根据生产规模和地形建造大棚,宽度不超过12m,肩高不低于2.5m,顶高不低于3.5m~4.5m,顶部 覆盖孔径为0.1cm~0.2cm的黑色遮阴网,大棚两边配备手动卷帘装置。 4.2.2 蓄水池 在大棚边修建水源充足、卫生条件好的防渗蓄水池,容量大小根据喷灌需要确定,在近水源处修建 直径 10cm 的半地下管道,连接至每个大棚。用水应符合 GB 5084 规定。 4.2.3 栽培架 使用层架,层高28cm,宽度80cm,共5层,离地距离20cm。 4.2.4 微喷装备 1 DB1401/T 8-2020 在大棚内顺大棚方向放置3根直径3cm左右的水管,每隔2m接1个微喷旋转喷头。大棚顶部设置微喷 带,均匀设置出水口,用于向大棚两边喷水。 4.3 生产前清洁 大棚使用前要清洁整理,清除杂物并进行灭虫和消毒。消毒前,先将大棚的孔洞、裂缝堵塞严密。 消毒常用混合熏蒸法,每立方米用甲醛 10 ml、高锰酸钾 5 g、硫磺 10 g。硫磺可用燃烧法使其挥发, 甲醛可倒入高锰酸钾中使其自动氧化。放药点可采取上、中、下均匀放置,不同药剂要错开放置,密闭 3 3 熏蒸24 h~42 h。或者用气雾消毒盒消毒,按3 g/m ~5 g/m 的用量点燃熏蒸30 min 以上。 4.4 品种选择 按栽培季节、菌种特性和市场要求选择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适宜品种。 4.5 基质 栽培基质主料采用阔叶树木屑,辅料主要有麦麸、玉米面、米糠、白糖、石膏等。要求干燥、新鲜、 无霉变,拌料均匀。 5 栽培技术 5.1 栽培季节 秋季栽培5月~7月制作菌棒,在9月~次年4月出菇。夏季栽培在11月~次年4月制作菌棒,6月~10 月出菇。 5.2 菌棒制备 5.2.1 常用配方 ①木屑 79%、麦麸或米糠 20%、石膏粉 1%; ②木屑 79%、麦麸或米糠17%、玉米面3%、石膏粉 1%。 5.2.2 栽培料制备 按照配方比例,称重主料、辅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pH 值在7~8之间。拌料用水应符 合GB 5084规定。 5.2.3 装袋 采用(20~22)cm×55 cm 规格的袋子,装料时要松紧度适宜。 5.2.4 灭菌 灭菌装袋后成批放置到灭菌设备中,采用常规灭菌法蒸料 17 h~24 h,停火后焖锅 2 h。采用高 压灭菌,在高压锅灭菌 125℃保持 2.5 h。灭菌后的菌棒放入消过毒的培养室降温。 5.3 接种 灭菌后的料袋及时搬进冷却室,在架上成“井”字形交叉堆放降温,当降到28℃以下时,方可接种。 采用长袋侧面打穴接种法。接种时单面4穴打孔,孔深2cm,孔径1.5cm,将菌种掰成圆锥形,嵌满孔穴 即可。 2 DB1401/T 8-2020 5.4 养菌 养菌场所要保持干燥、洁净、通风,避光。棚室温度在22 ℃~25 ℃,料温不超过28 ℃。若气温 过高可采用大棚外部喷水设施进行降温。保持棚室干燥,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培养室要定时 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养菌期间,菌袋采用定期刺孔增氧。 5.5 刺孔 含水量偏大,菌丝生长缓慢的菌袋,要及时刺孔。刺孔要先少后多,先浅后深,先细后粗。菌丝生 长正常的菌袋,在菌丝满袋后出现瘤状物时一次性刺孔,每袋刺孔60个~80个,孔深达到菌袋直径一半 即可。 5.6 5.6.1 脱袋和转色 脱袋 菌袋出现1/3以上瘤状物,达到生理成熟后,用干净的刀片将菌袋纵向划开数刀,剥去料袋,选择 晴天,温度保持在18 ℃~22 ℃之间。 5.6.2 转色 脱袋后室内温度控制在18 ℃~22 ℃。温度过高时打开外部喷水设施或卷帘;温度低于12 ℃时, 放下卷帘增温;早晚可进行微喷喷水,控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70%~80%;白色菌斑约占菌棒总面积的10% 以下,通体呈棕色至棕褐色,菌棒富有弹性即完成转色。 5.7 5.7.1 出菇管理 出菇环境调控 出菇场所按照品种特性,中低温品种保持在 6℃~22℃,中高温品种温度保持在 12℃~28℃。湿 度在 85 %~95 %之间。当菌棒含水量小于60%时,及时微喷补水或注水。 5.7.2 催蕾 菌棒转色后,昼夜温差达到5 ℃~10 ℃,使用微喷设备控制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促进菇蕾 形成。对于形成硬、厚菌皮的菌棒,通过增加菇棚内湿度和提高温度促进现蕾。 5.7.3 出菇 子实体成熟后,启动微喷设备喷水、降温,控制棚内空气湿度达到80%~90%,温度15 ℃ 左右。长 菇阶段,前期以喷水保湿为主,后期以注水和喷水相结合。长菇阶段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遮阳方法和光照时间。 5.8 5.8.1 采收及采后管理 采收时期 菌盖达到3 cm~9 cm时是适宜采收期。选择晴好天气,菌盖边缘内卷,内卷的边缘处尚与菌褶相连 时采收。采收花菇时,要在菌盖边缘展开60%~70%、菇盖边缘的菌幕清楚可见时采收。 5.9 5.9.1 采后管理 菌棒整理 3 DB1401/T 8-2020 每茬菇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废菌棒,停止喷雾,降低湿度,通风晾棒,促使菌丝恢复生长。 5.9.2 补水管理 菌棒变硬,菇根凹陷处转为白色时,采用微喷喷水和注水相结合的方法补水,之后进行正常催菇管 理。 5.9.3 采收后废菌棒处理 及时清理采收后的菌棒,提倡进行资源化利用,防治造成污染。 6 病虫害防治 6.1 物理防治 搞好菇棚及周围环境卫生,清除棚室周围及内部杂草、杂物,特别是种菇后的菌渣,必须及早运出 远离菇房处,减少虫卵隐藏场所。人工捕捉害虫,除去病斑或带病子实体。栽培场所出入口及通风窗口 安设 60 目纱门、窗,防治螨类、菇蝇、跳虫等害虫。 6.2 化学防治 严格执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科学使用农药,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 理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 提高防效。允许使用的低毒农药,每种每茬最多使用 2 次。提 倡使用生物防治病虫方法。使用二氯乙氰尿酸纳等药剂防治黑斑病、烂筒病、褐腐病、青霉病等病害。 使用溴氰菊酯或氰戊菊酯喷洒菇床及房菇防治菇蝇、菇蚊等虫害。 7 生产档案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DB1401-T 8-2020 《大棚香菇微喷节水生产技术规程》 太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07:59:4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