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39 襄 DB4206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6/T 21—2019 襄阳市有机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rganic black fungus in Xiangyang 2019 - 10 - 21 发布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20 实施 发 布 DB4206/T 21—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产地环境 .......................................................................... 1 4 耳场选择 .......................................................................... 1 5 原料准备 .......................................................................... 1 6 季节安排 .......................................................................... 2 7 拌料 .............................................................................. 2 8 装袋 .............................................................................. 2 9 灭菌 .............................................................................. 2 10 菌种的选择 ....................................................................... 2 11 接种 ............................................................................. 2 12 排筒及出耳管理 ................................................................... 3 13 病虫害防治 ....................................................................... 3 14 采摘加工 ......................................................................... 3 15 运输贮存 ......................................................................... 3 16 质量追溯体系 ..................................................................... 3 I DB4206/T 2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南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襄阳市信息与标准化所、南漳县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波、谭永强、王小莉、刘昌军、梅汉成、张鹏、李梦、王祖亮、卢阳。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襄阳市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710-3018309;本标准在执行过 程 中 如 有 修 改 意 见 和 建 议 请 反 馈 至 襄 阳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 联 系 电 话 : 0710-3085001 , 邮 箱 : [email protected]。 II DB4206/T 21—2019 襄阳市有机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黑木耳的耳场选择、原料准备、季节安排、拌料、装袋、灭菌、菌种的选择、接 种、排筒及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加工、运输贮存、质量追溯。 本标准适用于襄阳市及其生态条件相似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3 产地环境 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乡村居民集中居中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 等。产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2012 中二级标准规定。 4 耳场选择 选择地势开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水源便利、无污染源的环境搭建耳房或耳场,或与常规区域 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屏障。耳房窗户或通风口安装纱网防虫,耳场整成龟背状畦床,宽120 cm,暴晒 后撒生石灰杀虫灭菌,覆盖一层遮阳网和可降解地膜。耳场连种两年要重新换地选场,以避免杂菌影响 产量和品质。 5 原料准备 5.1 推荐配方 5.1.1 杂木屑 80%、麸皮 15%、石膏粉 1%、庶糖 1%、水适量。 5.1.2 杂木屑 65%、稻壳粉 15%、麸皮 15%、石灰 0.5%、糖 0.5%、水适量。 注:杂木屑用阔叶木树种,8 mm的筛孔粉碎机粉碎。麸皮、米糠应是有机小麦、有机稻米加工副产品,且新鲜、无 霉变。 1 DB4206/T 21—2019 5.2 消毒药品 用75%酒精、pH 10石灰水对接种工具、菌种袋、床架等进行表面消毒和早期被污染杂菌的菌袋进行 3 3 杀菌,1 g/m ~2 g/m 气雾消毒剂熏蒸接种箱、培养室。 5.3 主要设备及其他辅料 主要设备及其他辅料如下: ——木屑粉碎机、装袋机; ——灭菌设备:土蒸灶、灭菌包; ——常用 17 cm×33 cm 或 12 cm×45 cm 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6 季节安排 黑木耳代料栽培正常发菌期为45 d~50 d,养菌期为10 d~15 d,催芽期为7 d~10 d,采耳期为 45 d~60 d。在季节安排上,出耳期尽量避开30 ℃以上高温和18 ℃以下低温,既利于黑木耳生长发育, 又利于病虫防控。可春秋两季栽培,依据海拔不同和气温高低,春栽一般2月~3月制袋接种,4月~5 月出耳;秋栽8月~9月制袋接种,10月~11月出耳。 7 拌料 培养料配制要做到“一准二匀”,即称量准确,原辅料搅拌均匀,料水均匀。先干拌、后湿拌,含 水量控制在60%左右,即干料与水的比例 1:(1.1~1.3)。装袋前,手掌用力握料,指缝间有水但不 滴下,掌中料能成团,落地即散为合适的含水量。酸碱度控制在7左右。 8 装袋 装袋要均匀一致,手捏时有弹性不下陷。料袋装满后,及时扎口。 9 灭菌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主要有土蒸灶和导入式蒸汽灭菌包。17 cm×33 cm的短菌袋灭菌时装在铁筐中 或摆放在蒸锅内的架子上;12 cm×45 cm的长菌袋灭菌时料袋依长向平放,摆成“#”字重叠排列,行 间距3 cm,灭菌灶(包)内温度达100 ℃后,保持12 h~16 h,温度降到60 ℃以下时出锅,送入接种 室进行冷却。 10 菌种的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无杂菌、生长周期短的优良商品菌种。 11 接种 将灭菌冷却后的菌袋放入接种箱内,菌种瓶外壁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也放入接种箱内,用气雾消 毒剂熏蒸30 min后接种。在点燃酒精灯的无菌区内,使瓶口对着袋口,将菌种均匀地撒在袋内料表面上。 2 DB4206/T 21—2019 一般每瓶菌种可接30袋左右。采用打穴接种法,在菌袋一侧打直径1.2 cm、深2 cm的穴,快速接上菌种 块,随后立即用胶带封口,要求打穴、接种、封口快速准确。 菌袋接种后放在消毒后的培养架上发菌,培养架每层之间的高度为35 cm左右。培养初期,菌袋直 立摆放,袋间留适当距离,菌丝伸入培养料内后,可以将袋底相对,口朝外,卧放2行,上下迭叠4排。 无培养架的培养室,可将菌袋摆放成菌墙发菌,摆放6层~8层;菌墙之间留有人行道。初期四个菌袋一 层,每垛间留有适当的距离,随着温度的升高可改为三个一层或两个一层。 发菌前期,即接种后15 d内,培养室的温度保持20 ℃~25 ℃。发菌后期,当菌丝快发满、养菌即 将结束的10 d内,温度降至18 ℃~22 ℃。 发菌期间菌袋内的温度应控制在32 ℃以下,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培养室 的窗户、通风孔要遮光,使室内光线接近黑暗。培养室每天通风20 min~30 min,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 鲜。 12 排筒及出耳管理 黑木耳代料栽培主要有荫棚、田间(林下)露地摆袋、层架摆袋、吊袋等模式,按照黑木耳生殖生 长的要求控制好“温、光、水、气、湿”,有机黑木耳代料栽培要特别做好环境卫生和病虫防控。发好 菌的耳筒选晴天或阴天排场,每个耳筒扎180个左右出耳孔(用0.5 mm粗的钉头制成扎孔工具),一周 后见到耳孔菌丝恢复,喷细水管理,早晚各喷一次,每次半小时,气温低时喷,气温高(白天)不喷, 晴天刮风天(早、晚)多喷,原基形成时,栽培场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90%~95%。气温高时,应早、晚 喷水,空气干燥时,增加喷水次数。采收前1 d停止喷水。采收后养菌7 d~8 d喷次细水,使培养料湿 润,待新的耳芽形成后,再继续喷水。 13 病虫害防治 出耳阶段,采用烈日暴晒、加强通风、杀虫灯等物理和生

pdf文档 DB4206-T 21-2019 襄阳市有机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襄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06-T 21-2019 襄阳市有机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襄阳市 第 1 页 DB4206-T 21-2019 襄阳市有机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襄阳市 第 2 页 DB4206-T 21-2019 襄阳市有机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襄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1:44:4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