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220 B 41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998—201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ure of 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99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安徽杜洛克种猪育种有限责任公司、颍 上庆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裴、李郁、高亚飞、谢玉洁、崔文竹、魏建忠、殷宗俊、赵顾、张晓东、王 希春。 I DB34/T 2998—201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本标准适用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7823 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 GB/T 17824.2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GB/T 17824.3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NY/T 537 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诊断技术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1952 动物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SN/T 144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检疫技术规范 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农医发[2010]33号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农医发[2017]25号 3 3.1 诊断 临床诊断 3.1.1 流行特点 3.1.1.1 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通常以 2~5 月龄、体重为 30~60 kg 的猪较为多发,以 3 月龄猪最为易感。 3.1.1.2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场或猪群之间的传播,多数由于引进或混入带菌猪、 慢性感染猪所致。 3.1.1.3 气源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短距离的飞沫小滴传播。病原菌主要 存在于患猪的扁桃体、支气管、肺脏和鼻腔中。病菌通过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传播,拥挤和通风不良 可加速传播。小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也可能传播本病。 3.1.1.4 本病多在 4 月~5 月和 9 月~11 月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气温骤变、湿度过高、饲养环 境突然改变、密集饲养、通风不良、混群、转群及长途运输等诱因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1 DB34/T 2998—2017 3.1.1.5 本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时也发生暴发流行;该病的暴发流行与环境应激或肺部其他 病原菌的共存有关。 3.1.2 3.1.2.1 临床表现类型及症状 最急性型 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表现为在相同或不同的围栏内1头或多头猪突然发病,高烧达到 41.5℃, 精神沉郁、厌食,并出现短期腹泻和呕吐。早期被感染猪只站立时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仅鼻、耳、眼、 腿上的皮肤乃至全身出现发绀,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呈犬坐姿势,直肠温度明显降低。 濒死时,在嘴和鼻孔通常出现大量的浅血色泡沫及鼻涕。 初生仔猪多为败血症死亡。 3.1.2.2 急性型 发病较急,表现为患病猪体温上升至 40.5℃~41℃,皮肤发红,不愿站立,精神沉郁,厌食,不 愿饮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常伴有呼吸困难、咳嗽、且有时用嘴呼吸。上述症状在发病的 24 h 内表现 明显,若不及时治疗,通常于发病后 2~4 d 内死亡;耐过者,临诊症状逐步减轻,可逐渐康复或转为 亚急性或慢性。 3.1.2.3 亚急性或慢性型 临诊症状较轻,多于急性型后出现。此期患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出现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体重下降。病猪不愿走动。在首次暴发本病时母猪还可能出现流产。个别猪可发生关节炎、 心内膜炎、中耳炎以及不同部位出现囊肿。且在慢性经过猪群中常存在隐性感染猪,一旦呼吸道继发感 染其他病原(如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可使症状加重。 3.1.3 病理变化 3.1.3.1 最急性型通常无明显的特征性病变。在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同时可见浅色混血黏液性分 泌物。在肺的切面中也会出现血样泡沫;在最急性型的病例后期,肺炎的区域变成暗红紫色且变硬,切 面较脆且有弥散性出血和坏死。 3.1.3.2 急性型可见明显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及纤维素性出血或纤维素性坏死性支气管肺炎, 并在支气管和肺脏有不规则的充血、纤维素性渗出。随着病程的延长,纤维素性渗出物将覆盖胸膜和肺 表面,肺与胸膜大面积粘连,使得尸检时难以将肺脏与胸膜分离。 3.1.3.3 亚急性或慢性型出现纤维性胸膜炎且发生纤维变性,牢固地黏附于内脏和胸膜壁上,且肺浆 膜和胸壁不均匀性增厚。另外,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可见肿大,并有轻度出血。 3.2 确诊 3.2.1 3.2.1.1 3.2.1.2 3.2.1.3 3.2.2 3.2.2.1 3.2.2.2 2 病原学检查 细菌分离鉴定:按照 NY/T 537 的规定执行。 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按照 SN/T 1447 的规定执行。 动物接种:按照 NY/T 1952 的规定执行。 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按照 SN/T 1447 的规定执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按照 NY/T 537 的规定执行。 DB34/T 2998—2017 4 预防 4.1 猪场建设 猪场建设防疫要求按照 GB/T 17823 的规定执行。 4.2 环境卫生 猪场环境质量控制按照 GB/T 17824.3 的规定执行。 4.3 饲养管理 4.3.1 规模猪场坚持采用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引进种猪应按照农医发[2010]33 号的规定执行。对购 入新猪应隔离观察 30 d,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 4.3.2 规模猪场及农户均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批进猪前、出栏后应对猪舍、饲槽、用具等进行清洗、 消毒,清理完毕后空舍至少 1 周。及时清除粪便、垫草,按照 NY/T 1168 的规定执行。对于猪舍和周 边,结合春秋防疫和高温季节开展定期消毒和驱虫、灭鼠工作,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减少各种应激。 4.3.3 猪舍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应符合 GB/T 17824.2 的要求。 4.3.4 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要求。 4.3.5 饲料应符合 GB 13078 的要求。饲槽要定期清洗、消毒,并防止被粪尿污染。 4.4 免疫接种 4.4.1 免疫接种技术按照 NY/T 1952 的规定执行。 4.4.2 疫苗选择与使用 根据地方流行的优势血清型,选择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或猪传染性 胸膜肺炎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 药物防治 5.1 发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进行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治疗,发病 24~36 h 内有明显疗效,并且 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5.2 对于易感猪只在每千克饲料添加土霉素 0.6 g,至少连续 3 ~5 d。 5.3 对于发病初期,可采用药物混饲给药。 a) 怀孕母猪每吨料中拌入盐酸多西环素 150 g、阿莫西林 200 g、泰妙菌素 120 g,于分娩前后 各饲喂 7 d。 b) 种公猪每吨料中拌入盐酸多西环素 150 g、阿莫西林 200 g、泰妙菌素 120 g 连用 7 d。 c) 育肥猪每吨料中拌入 10%氟苯尼考 150 g、泰妙菌素 120 g 连用 7 d。 d) 断奶仔猪每吨料中混入盐酸多西环素 120 g、泰妙菌素 80 g 连续饲喂 7 d,同时配合每吨饮 水混合阿莫西林 150 g 饮用 10 d。 5.4 对于同群未发病猪群的紧急预防,可选用阿莫西林,混饮 100~160 mg/L 水或拌料 600~800 g/ 吨料,连用 5 d。 5.5 当猪已不能采食和饮水时,应进行注射给药,可分别选用: ——氟苯尼考注射剂:按 20 mg/kg 体重肌内注射给药,在第一次给药后间隔 48 h 再用药一次; ——头孢噻呋注射液:按 5 mg/kg 体重肌内注射给药,每日一次,连用 3 次; ——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按 2.5 mg/kg 体重肌内注射,每日一次,连用 3 次。 5.6 有条件的猪场,可用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3 DB34/T 2998—2017 5.7 6 药物的使用应符合 NY/T 5030 的要求。 无害化处理及消毒措施 尽早淘汰患慢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病死猪和粪便、污染物等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均按照 农医发[2017]25号的规定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34-T 2998-201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3:43: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