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11.220 B 41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849—2017 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wine Streptococcosis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3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4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849—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省绩溪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本标准起草人:周学利、张丹俊、胡晓苗、戴银、侯宏艳、胡嘉彦、潘孝成、赵瑞宏、沈学怀、吴 娟、丁路江、段长宝、胡业和、夏生林、朱传民。 I DB34/T 2849—2017 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链球菌病的术语和定义、诊断、预防、控制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版)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2010年7号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猪链球菌病 swine streptococcosis 由猪链球菌在特定条件下侵入机体引起猪全身性感染的一种传染病,通常以败血症、脑膜炎、心内 膜炎、肺炎、关节炎和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3.2 猪链球菌 属于链球菌属,根据其荚膜多糖抗原的差异,分为 1~34 及 1/2 共 35 个血清型,其中 2 型对 猪和人均有很强的致病力,1 型、7 型和 9 型也是引起猪感染的重要血清型。 4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作出诊断。 4.1 流行特点 1 DB34/T 2849—2017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是猪链球菌病的易感动物;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的呼吸道、消化道、 生殖道,以及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肌肉、内脏器官和关节液,以及患链球菌病的其它种类家 畜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的伤口是本病主要的传播途经。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初次暴发的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4.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 1~5 天或稍长。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等类型。 4.2.1 败血型 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见表1。 表1 类 型 病 最急性型 急性型 程 发病急 病程短 温 41~43℃ 多数突然 40~43℃ 发生 稽留热 慢性型 4.2.2 体 略高 症 状 精神沉郁,呼吸迫促,常无其它症状 精神沉郁,呼吸迫促,鼻镜干燥,鼻腔中流出浆液 性或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流泪。颈部、耳廓、 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可见出血点 关节肿胀,跛行或瘫痪,身体消瘦 预 后 多数在 24 小时内 突然死于败血症 多数在 1~3 天内 死亡 衰弱、麻痹而死 脑膜炎型 多见于仔猪,表现双眼直视、结膜发红和其它神经症状。病程从几小时到 5 天不等,最后麻痹而 死。 4.2.3 关节炎型 消瘦,全身关节可见肿胀、炎症,跛行甚至后躯瘫痪,成为僵猪或衰竭而死。 4.2.4 淋巴结脓肿型 多见于中猪,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形成脓肿为特征,病程 3~5 周,多数可痊愈。 4.3 病理变化 4.3.1 败血型 喉头、气管充血,常有大量泡沫;鼻、胃和小肠的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肺、肾、脾和全身 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脾呈暗红色,边缘可见黑红色出血性梗死区。 4.3.2 脑膜炎型 其它部位的病变与败血型相同。脑膜充血、出血甚至溢血,脑切面有点状出血,个别猪脑膜下积液。 4.3.3 关节炎型 关节肿胀、充血,滑液混浊,关节腔内有黄色胶胨样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2 DB34/T 2849—2017 4.3.4 淋巴结脓肿型 多处的淋巴结形成脓肿,可出现脓毒败血症和肺的转移性脓肿。 4.4 实验室检验 4.4.1 直接镜检 采集疑似病猪的肺、淋巴结或关节液、脑脊液等病料,作触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 氏阳性球形或卵圆形细菌,常单个或成对分布,偶见短链或长链排列,无芽胞,有的可形成荚膜。 4.4.2 细菌分离与培养 无菌操作将病料接种于 5%绵羊血液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 24 h。猪链球菌的菌落为圆形、光 滑、湿润、微隆起的无色露珠状细小菌落,菌落周围有α型或β型溶血现象。 镜检可见长短不一的链状细菌。 4.4.3 生化鉴定 采用 ATB 自动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也可将可疑菌的单菌落,纯培养后接种于微量生化鉴定管,37℃培养 48 h。 猪链球菌的生化指标差异较大,主要是葡萄糖、木糖、葡萄糖酸盐、尿素、鸟氨酸、赖氨酸、麦芽 糖、乳糖、菊糖、甘露糖、蔗糖、果糖和七叶苷试验呈阳性;硫化氢、苯丙氨酸、蛋白胨水、山梨醇、 棉子糖、甘露醇、阿拉伯糖和枸橼酸盐反应呈阴性,不液化明胶。 4.4.4 PCR 检测 对猪链球菌的定性和常见的 1 型、2 型、7 型和 9 型,可以采用 PCR 方法进行鉴定与分型。 4.4.5 血清型鉴定 按 PCR 分型方法(4.4.4)或者常规的乳胶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进行。 4.5 结果判定 符合 4.2.1、4.2.2、4.2.3、4.2.4 之一和 4.3.1、4.3.2、4.3.3、4.3.4 之一的,判定为疑似猪 链球菌病。 疑似猪链球菌病且符合 4.4.1、4.4.2、4.4.3、4.4.4 之一的,确诊为猪链球菌病。 5 5.1 预防 饲养管理 养猪场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要求,并须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自繁自养,全进全 出;控制人员、车辆和物资出入,控制场内的猫鼠等动物;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制度。严把引种关。 改善猪群生存条件,增强猪只体质,减少应激,降低养殖密度,减轻猪只间的打斗。对猪群剪牙、 剪耳、断脐、断尾、注射、捕捉和转群时正确操作,及时处理猪只体表伤口,并采取抗应激措施。对病 死猪及时无害化处理。 5.2 免疫 3 DB34/T 2849—2017 有批号的猪链球菌病商用弱毒疫苗或者灭活疫苗较多,受本病威胁严重的猪场,可接种与流行菌株 血清型相对应的单价或多价疫苗。 种公猪每半年接种 1 次;后备母猪产前 8~9 周首免,3 周后二免;经产母猪产前 4~5 周免疫 1 次;仔猪 4~5 周龄首免,3 周后二免。免疫期可达 6 个月。 6 控制 6.1 疫情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6.2 治疗 根据诊断结果,对分离的猪链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和血清分型。用敏感药物治疗隔离的病猪,对受 威胁的猪群投喂敏感药物 3~5 天,停药 1 周后对健康猪群接种疫苗。 6.3 疫情处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GB 16548 、NY/T 1168 和 NY/T 5030 中二类动物疫病与药 物使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34-T 2849-2017 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849-2017 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849-2017 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849-2017 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3:45:4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