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11.220 B 41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Brucellosis in Dairy Farms 2018-02-0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03-02 实施 发 布 DB37/T 312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莉萍、朱瑞良、黄河、廉爱玲、魏凯、王菲、曹振山、郝常宝、李昌主、朱 绍伟、刘瑞菊、徐秀荣。 I DB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奶牛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物安全管理、监 测、检测扑杀与疫苗免疫、消毒、人员防护、挤奶厅管理的操作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奶牛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农业部《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国家布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传染病。该病主要 侵害患病动物的生殖系统,以母畜发生流产和公畜发生睾丸炎为主要特征。人主要通过接触发病动物及 其产品感染,造成发热、乏力、睾丸炎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和生 育能力。 3.2 生物安全 biosafety 奶牛场生物安全是一个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奶牛群健康状况的管理策略,通过它来尽 可能减少引入致病因子,并从现有环境中去除致病因子,是注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联系的一种系统工程, 强调控制病原的感染与传播。 4 生物安全管理 4.1 场区封闭与出入管理 4.1.1 场区外围设立隔离屏障,防止人员、车辆和野生动物进入。 4.1.2 建立人员、车辆出入制度,控制人员、车辆进出场区,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穿胶靴并实施消毒。 1 DB37/T 3124—2018 4.2 自繁自养与种质资源引进 4.2.1 奶牛场坚持自繁自养。 4.2.2 奶牛、冻精和胚胎从非疫场引进,或者从非疫区阴性场引进,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 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有关规定。跨省调运奶 牛时,应优先从获得农业部净化评估认证的奶牛场引种。 4.2.3 新引进奶牛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对新引进奶牛隔离检疫 45 天,经检疫阴性方可混群 饲养。 4.2.4 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牛和后备牛。 4.3 防止疫病外传 阳性牛和病牛禁止外调。 5 奶牛场布病监测 5.1 监测方案 奶牛场应制定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布病监测方案: 5.1.1 被动监测:奶牛场出现疫情,或产地检疫发现疫情时;奶牛场工作人员发生布病时;奶牛场工作 人员平时观察奶牛群健康状况,发现流产、屡配不孕等情况时,都应及时向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采 集样品开展布病的诊断工作; 5.1.2 主动监测:按照监测方案,定期采集样品,开展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及时掌握奶牛场布病状况。 5.2 诊断 奶牛场发现流产、屡配不孕等情况,应及时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并 委托有条件的单位做血清学和(或)细菌学确诊。 5.3 疫情报告 对确诊感染布病的情况,应该及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动物卫生监督 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 6 检测-扑杀与疫苗免疫 6.1 奶牛场应根据既往布病感染情况,实施免疫控制措施或检测-扑杀净化措施。 6.2 种公牛禁止免疫,坚持实施检测-扑杀的净化措施。 6.3 对布病防控达到控制标准(群流行率和个体流行率均在 2 %以下)的奶牛场,禁止免疫,坚持实 施检疫-扑杀控制策略。 6.4 对尚未达到控制标准的奶牛场,实施联合控制策略(对 3-6 月龄的后备牛实施免疫而对成年牛实 施检测-扑杀)。 使用A19疫苗(或国家批准使用的其他疫苗),按疫苗产品说明要求时间进行接种。 7 传染源的管理 2 DB37/T 3124—2018 7.1 在未感染奶牛群中,实行自繁自养。必须引进奶牛或补充奶牛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将奶牛隔 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病的检查,才可以与原有奶牛混群。 7.2 加强病牛管理,奶牛群中如果发现流产,除隔离流产奶牛和消毒环境及流产胎儿、胎衣外,应尽 快做出诊断。确诊为布病或奶牛群检疫中发现本病,均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7.3 流产胎儿、胎衣应加生石灰深埋或焚烧,不得随意丢弃。 7.4 清净的奶牛群,定期检测(一年二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 7.5 不用阳性奶牛乳汁喂养牛犊。 7.6 奶牛场饲养的犬要拴养,禁止喂食流产胎儿和胎衣。 7.7 加强分娩奶牛排出物或流出物的清理消毒,分娩奶牛与其它奶牛隔离饲养。 8 消毒 8.1 日常预防消毒 8.1.1 饲养场及圈舍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消毒剂使用 3 %火碱溶液,定期更换。 8.1.2 圈舍、场地、车辆等用 1 %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密闭空间用福尔马林熏蒸法消毒。 8.1.3 饲槽、垫板要在消毒药中浸泡,洗净晾干后置紫外线灯下或阳光下暴晒。 8.1.4 对清扫的垃圾、污秽的垫草等进行焚烧或喷雾消毒。用堆积发酵法对粪便进行处理。对不易燃 烧的栏笼、金属制品可用喷火法消毒。 8.1.5 产房用新洁尔灭每周进行一次大消毒,在临产母畜生产前后分别对分娩室进行一次消毒。 8.1.6 皮毛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8.2 检出阳性奶牛和出现流产后的消毒 8.2.1 立即对整个奶牛场进行大范围消毒,扩大消毒面,增加消毒次数,不留死角。 8.2.2 在阳性奶牛和病牛合理处置后,被病牛分泌、排泄物污染的场地,可用 3 %火碱或 10 %~20 % 的漂白粉乳液浸透垫草和地面。 8.2.3 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粪便及其它污物,焚烧或用消毒药喷雾消毒。 8.2.4 进行带牛消毒,每 1~2 周消毒一次。 9 人员防护 9.1 人员健康教育和体检 9.1.1 加强对奶牛场工作人员开展布病防控知识和个人防护的宣传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布 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9.1.2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布病体检,提供必要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卫生设施,发现阳性, 及时治疗。 9.2 日常管理的个人防护 9.2.1 牛场远离居民点和人用水源 1 km 以上。 9.2.2 减少人与牲畜接触,奶牛场应建立产房,在产房内接产、哺育。产房内备有防护服、消毒液、 肥皂、面盆、毛巾等,作好个人防护。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喂养家畜,小孩不要和幼畜玩耍。 9.2.3 饮用水源周围用木栅栏围起来,布病奶牛用过的不流动贮水池须 3 个月后才能让健康奶牛饮用。 加强对场区水源管理,垫高井台、加井盖定期消毒。 3 DB37/T 3124—2018 9.2.4 对阳性牛场或怀疑有感染的牛场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先进行降尘处理。 9.3 接产、处理流产物和处置病死奶牛的个人防护 在接产和处理流产物时,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隔离衣),戴手套、口罩,穿胶靴,并对污染场 所、用具、物品进行消毒。 9.4 疫苗免疫环节的个人防护 9.4.1 对进入场内的布病疫苗实行专人管理和保藏,新进疫苗应进行疫苗瓶完好性检查,发现疫苗瓶 破损要慎重处置并消毒。 9.4.2 实施免疫时,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口罩,穿胶靴,有条件者佩戴护目镜。对使用 过的投服器具、注射器及污染场所、用具、物品进行消毒。 9.5 处置阳性奶牛的个人防护 接触布病阳性奶牛和免疫之后的奶牛,有关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和胶靴。 9.6 挤牛奶环节的个人防护 9.6.1 做好挤奶环节的防护和消毒工作,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口罩,穿胶靴,有条件者 佩戴护目镜。 9.6.2 坚持牛奶的巴氏灭菌或煮沸灭菌。 9.6.3 装奶用的桶及其他容器,用后洗净、消毒。 10 挤奶厅管理 10.1 挤奶前对奶牛乳房进行清洁与消毒。先用 35 ℃~45 ℃温水清洁乳房、乳头,然后用专用药液 药浴乳头 15~20 秒后擦干。 10.2 使用干燥、清洁、柔软的毛巾或纸巾进行擦拭,严格执行“一牛一巾”,防止交叉感染。 10.3 药浴液在挤奶前现用现配,保证有效的药液浓度。 10.4 挤奶结束后,再次进行乳头药浴,药浴时间为 3~5 秒。 10.5 每班次牛挤奶后,对挤奶厅与相关设施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同时进行喷雾消毒。 10.6 奶桶、奶杯等每班次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和清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124-2018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4:47:1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