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 DB5305 B30 保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13—2019 替代 DG 5305/T 13-2015 龙陵胡蜂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2019 - 10- 30 发布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 5305/T 1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龙陵县人民政府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龙陵县黄氏蜂业有限公司、龙陵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龙陵县林业局、云南省龙陵 县科学技术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国忠、张学文、张有林、陈兴早、杨宏俊、孙国忠、刘朝奕、黄国虎、黄佐 邦、王兴凡、寸德仓、张艳华。 本标准替代 DG5305/T 13-2015。 I DB 5305/T 13—2019 龙陵胡蜂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陵胡蜂生态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品种、养殖环境条件和卫生要求、人工辅助繁殖、 生态养殖、蜂蛹采收及保存、蜂毒采集及保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龙陵胡蜂生态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20573 3 蜜蜂产品术语 术语和定义 GB/T 2057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准蜂王 生殖系统发育完全,未经过交配的雌蜂。个体形态较大,比雄蜂和工蜂体形大约三分之一,尾部呈 圆锥型。 3.2 蜂王 生殖系统发育完全,经过交配、越冬后的雌蜂。 3.3 雄蜂 在蜂群中负责与准蜂王交配的蜂,体型比工蜂略小,触角较长,尾部扁平,不会蛰人和动物。 3.4 工蜂 生殖系统发育不完全的雌蜂。体型比准蜂王小三分之一。在蜂群中负责采食、筑巢、防卫等。又叫 工作蜂。 3.5 蜂饼 1 DB 5305/T 13—2019 蜂饼即巢脾,是工蜂用自身的唾液与朽木咀嚼混合修筑的六角形的巢房,每张蜂饼(巢脾)由数千 个巢房连结在一起组成,各蜂饼(巢脾)在蜂巢内的空间相互平行悬挂,并与地面垂直,供蜂王在其中 产卵,胡蜂幼虫在巢房里被哺育长大,吐丝作茧化蛹。 3.6 蜂巢 蜂巢,指胡蜂群生活和繁殖后代的处所,由蜂饼(巢脾)构成。 3.7 倒须蜂笼 用于收集工蜂的一种用具:使用竹片编制成为一个大小头竹笼,大头直径为15㎝,小头留有竹片作 倒须使用,孔径为(2-3)㎝,在竹笼小头方向套接容积约0.5m³塑料网袋。 3.8 筑巢室 用木材和PVC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m³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用于准蜂王在其中筑巢的 专用设施。 3.9 育蜂棚 育蜂棚大小视蜂巢的多少而定,高度应固定在2m左右,利用钢管、树木、竹材等作支架,PVC网作 围网,一面留有纱网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 活动。 3.10 标准蜂巢 蜂王进入筑巢室人工培育2个月左右,蜂王健康,工蜂数量达20只以上,有2饼以上蜂饼,蜂巢直径 10㎝以上,蜂蛹整齐无病害,为标准蜂巢。 3.11 营养液 用于在胡蜂的交配期、越冬期、筑巢期喂饲蜂群的液体,主要原料有蜂蜜、蛋白质、维生素等。 3.12 蒙头蛹 胡蜂卵在每个巢室中有1枚,孵出幼虫后,由工蜂负责喂食,待发育成熟时身躯由晶莹剔透逐渐转 为明黄色,接着在巢室口封上一层薄茧(蒙头)并化成蛹,等到羽化为成虫后就破茧而出,从卵到羽化 需要二到三个星期的时间,从在巢室口封上一层薄茧到羽化为成虫后破茧而出期间称作蒙头蛹。 4 养殖品种 4.1 黄脚胡蜂 学名:Vespa velutina Lepeletier。中文名:黄脚胡蜂。俗称:葫芦蜂、白脚蜂。分布广泛,国 内有四个颜色型,雌蜂体长约2.5㎝,雄峰体长约2.2㎝。主要特征:足跗节均为金黄色,前胸背板侧腹 面具横条皱;腹部第(1-4)节背板及(2-3)节腹板各有一条端带,其中第(3-4)节背板和第(2-3) 节腹板两侧黄带宽,中央窄或无。筑巢规律:蜂王开始筑巢时在洞穴居,繁殖到工蜂达100余只时迁移 至树上筑巢定居,蜂巢有完整的外壳。 4.2 2 金环胡蜂 DB 5305/T 13—2019 学名:Vespa mandarinia Smith。中文名:金环胡蜂。俗称:老土蜂、土甲蜂。分布广泛,体型明 显大,雌蜂体长约(3-4)㎝,雄蜂体长约3.5㎝,是胡蜂种类中个体较大的类群。主要特征:头部背面 观在复眼后强烈延长,略膨大;翅基片脊完整;唇基前缘无中齿;腹部第1节背板中长小于后缘宽的一 半;腹部第(3-5)节背板各有1宽度不等的黄色端带,第6节背板大部分黄色;捕食能力强。筑巢规律: (3-4)月间筑造于洞穴中,蜂巢有外壳但不完整。 4.3 双色胡蜂 学名:Vespa bicolor Fabricius。中文名:双色胡蜂,又名黑盾胡蜂。俗称:黄蜂。分布广泛, 雌蜂体长约2.1㎝,雄蜂体长约2.4㎝,头、胸、腹直径分别为0.28㎝、0.3㎝、0.4㎝。主要特征:身体 主要为黄色,仅额区、头顶及中胸盾片等小部分为黑色(黑盾胡蜂以中胸盾片为黑色而得名),捕食能 力较强,为最常见的胡峰种类。筑巢规律:蜂王在树洞和土洞中筑巢,蜂巢有完整的外壳。 4.4 黑尾胡蜂 学名:Vespa ducalis Smith。中文名:黑尾胡蜂。俗称:黄腰蜂。雌蜂体长约(2.4-3.6)㎝,雄 蜂体长约3.2㎝。主要特征:单眼区略呈黑色外,余呈桔黄色。唇基隆起,端部隆起呈2齿状。前胸背板 前缘平截,除两侧下角黑色外余呈棕色。中胸背板有1细隆线,黑色,前缘中央两侧各有1棕色条状斑。 小盾片矩形,棕黄色。并胸腹节中央有1纵沟,黑色。中、后胸侧板黑色。3对足基节、转节黑色,腿节 棕色,仅内侧基部略呈黑色,胫节棕色,背面有1黄色纵带;中足腿节黑色,后足腿节基半部黑色,余 棕色。腹部第1、2节背板、第2节腹板基半部、第(3-6)节腹板黑色,余棕色。雄蜂各足基节外侧棕色。 胸部棕色斑纹较多。腹部7节。筑巢规律:(4-5)月间筑巢于土穴、石穴或树洞中,蜂巢有完整外壳。 5 养殖环境条件及卫生要求 5.1 环境条件 5.1.1 应当选择安静、向阳、背风的环境作为养殖场所。 5.1.2 在养殖场所周围 15k ㎡内有完整的森林群落,以利于胡蜂食物的多样性。 5.1.3 在养殖场所有建筑巢穴材料的树木和水源;巢材主要是稍腐朽的或材质较为疏松的木材。 5.1.4 蜂场所在地半径 6km 范围内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中的规定。 5.1.5 蜂场所在地半径 6km 范围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3838 中四类规定。 5.1.6 蜂场所在地半径 6km 范围内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 GB 3095 中一级空气质量规定。 5.1.7 蜂场所在地半径 3km 范围内应该是有机农业生产区或未受污染的自然植被区。 5.1.8 繁育场所周围 3km 内无化工厂,无农药厂及喷洒农药的果园或山林。 5.2 卫生要求 5.2.1 工作人员卫生管理 ----蜂场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方可上岗。 ----蜂场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衣服、手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和清洁,在工作中不得使用香水、香皂等。 3 DB 5305/T 13—2019 5.2.2 消毒及消毒具的使用 ----定期对蜂机具和养蜂场进行消毒。接触蜂产品的容器和机具消毒后必须用清水清洗干净。 ----对蜂场和蜂机具进行消毒时,允许使用物理、机械的方法消毒,使用的方法可以是湿热、干热、 低温、干燥、紫外光及灼烧法消毒等。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和有残留、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洗涤剂或杀虫 剂作为消毒剂。 6 人工辅助繁殖 6.1 准蜂王收集和喂养 6.1.1 收集季节 每年8月至12月 6.1.2 收集办法 工作人员在夜间穿着防蜂服,用倒须蜂笼对准蜂巢出口,振动蜂巢,使蜂巢内工蜂95%及以上进入 倒须蜂笼,挖开蜂巢,拣除剩余工蜂,分辨并分别收集雄蜂和蜂王。如收集蜂王数量未满足要求,再将 工蜂放回原蜂巢,继续培育准蜂王。 6.1.3 交配棚建设 制作3m×4m×2.5m的钢架,里层完整覆盖塑料网,外层完整覆盖铁纱网(防鼠),交配棚内顶部应 当设置木制蜂桶(越冬桶),蜂桶内铺设杂木。棚内应当有一定的采光、通气设施,设温度计。 6.1.4 准蜂王喂养 ----准蜂王收集后,关入交配棚,用营养液喂养。喂养期持续至准蜂王性成熟可交配为止。 ----准蜂王应当健壮无病,活动能力强,行动敏捷。 6.2 雄蜂收集和喂养 ----雄蜂收集的季节和方法同7.1条。雄蜂关入交配棚后,用营养液喂养,并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分槽喂养。 ----雄蜂应健壮无病,及时拣除病死的雄蜂。 6.3 交配 收集喂养后在交配棚内完成,按1:1的比例取准蜂王和雄蜂,放入交配棚交配。交配后将蜂王放入 越冬室内,雄蜂根据需要可再进行喂养进行下次交配,也可直接淘汰。 6.4 越冬管理 6.4.1 越冬设施 越冬房建设方法同6.1.3条。 6.4.2 4 越冬管理 DB 5305/T 13—2019 准蜂王完成交配后,气温降至6℃以下时,移入越冬房(越冬桶)。根据蜂笼大小每立方米放入蜂 王120只,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 冬眠时间为(2-5)个月。气温降至3℃以下时,蜂王均匀分布在蜂笼内,进入休眠状态。适时观察蜂王冬 眠情况,避免鼠、蛇等天敌伤害。 6.5 繁殖期管理 6.5.1 筑巢 ----每年惊蛰气温回升到6℃以上,越冬蜂王开始在笼壁活动,要及时喂食。喂养方法同6.1.4。喂 养1个月左右,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将蜂王放入专用筑巢室,建立第1个巢室。 ----蜂王在专用筑巢室期间,要提供腐木、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用于筑巢;同时,应当提供葡萄 糖、蜂蜜、昆虫、水果碎片等食物给蜂王,至建立标准蜂巢。 6.5.2 移巢 将标准蜂巢移到蜂棚外,停止人工喂养,观察蜂巢(7-10)天,蜂群活动正常,即可将标准蜂巢移 至养殖点进行养殖。 7 生态养殖 7.1 基本要求 养殖场地周围10km内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昆虫资源丰富、并且有水源的地方作为养殖场地。 7.2 养殖密度 根据品种
DB5305-T 13-2019 龙陵胡蜂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5:27:0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