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30 保 DB5305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2.6—2019 替代 DB5305/T 2.6-2010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 6 部分:有害生物控制 2019 - 10 - 30 发布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 5305/T 2.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学良、杨 旭、觉春东、彭丽娜、陈雪峰、杨和团、刘猛道、段宏伍、 鲁秀丽、林 萍。 本标准替代DG5305/T 2.6-2010。 I DB 5305/T 2.6—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1 第 6 部分:有害生物控制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有害生物控制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3 属语和定义 下列属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有害生物 指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茶树构成危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如昆虫、杂草、寄生、真菌、细菌、 病菌等)。 3.2 农药 只用于防治茶树有害生物的生物控制剂、仿生制剂、化学制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药量少,防治效 果好,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毒性小或无毒,在自生环境中易于分解,对人、畜、有益生物影响较小的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3 农药残留 残留在茶叶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降解物的总称。 3.4 安全间隔期 针对某一种农药,对茶树最后一次施用农药至采收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 3.5 监测 通过构建测报体系,组建测报队伍,制定测报措施(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对茶树有害生物发生发 展动态进行观察(调查)研究,并结合茶树有害生物生物学特征和气象等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和预测, 为预防和除防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 3.6 茶树苗木检疫 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有害生物的植物和植 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防止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各项措施的总称。 3.7 有害生物防治 1 DB 5305/T 2.6—2019 指对茶树构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茶树有害生物进行预防和除防的过程。 3.8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 按照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和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协调运用适宜的技术和方法,将有害生物种群控 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的一套综合管理措施。 3.9 防治指标 茶树遭有害生物危害后所造成的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某种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 3.10 人工防治 针对不同有害生物所采取的人工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饵料诱杀、灯光诱杀、潜所诱杀、热处理、截 止上树、人工捕杀虫包、刷除害虫、刺杀蛀杆害虫以及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摘除病叶、刮除病斑等。 4 预测预报 4.1 目的要求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监测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危害茶树的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动态,发布 预报,提出预防和除治措施。适时做出正确的防治决策,达到防早、治小的目的。 4.2 主要预测内容 4.2.1 发生期预测 对害虫的、幼虫(若虫)、蛹、成虫等某一虫态或虫龄出现或发生的初、盛、高峰或末期进行预测。 4.2.2 发生量预测 对茶树害虫可能发生的数量或虫口密度进行预测,以确定是否会造成危害,是否需要防治。 4.2.3 发生范围预测 对茶树害虫的发生地点和发生面积进行预测,以确定防治范围。 4.2.4 危害程度预测 对茶树害虫可能造成茶树的枝梢、树干、树叶、根茎的损失程度进行预测以便根据茶叶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定有无防治的必要。 4.2.4.1 茶树(园)害虫为害程度分:轻微受害、中等受害和严重受害 3 种,其标准见表 1。 表1受害程度分级表 种类 叶部病害 枝干病害 受害程度 茶园被害株率% 单株被害率% 轻微 10-30 ≦30 中等 31-50 31~50 严重 ≧51 ≧51 轻微 5 以下 ≦5 中等 6~20 6~20 严重 ≧21 ≧21 2 DB 5305/T 2.6—2019 4.2.4.2 如果发现茶园中等受害,并继续蔓延扩大,应在茶园内设标准树进行常规调查,调查结果必 须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 5 有害生物防治 5.1 防治策略 茶树有害生物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实施“建园为基 础,生物防治进行调控,物理防治进行辅助,化学防治进行应急”的标准化防治措施,对茶树有害生物 进行综合治理。 5.2 5.2.1 综合治理 建园基础措施 5.2.1.1 树。 选择适宜地块种植,选用对有害生物抗性较强的良种壮苗,研究筛选天敌寄生树种作为覆荫 5.2.1.2 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茶树种苗。 5.2.1.3 加强抚育管理,改善园地条件。清除杂草,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提高茶树 自身的抗有害生物危害能力。 5.2.1.4 适时整形修剪,及时剪除病虫枝、寄生枝,清除处理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污染源。 5.2.1.5 通过人为措施,改善天敌(鸟、虫、菌等有益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 5.2.1.6 秋末结合封园,对茶园进行深耕,将茶树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破化茶树 有害生物的越冬场所。 5.2.1.7 进行合理间作,茶园行间可间作豆科作物、光叶紫花苕等矮秆作物和绿肥,增加茶园土壤肥 力,提高茶树抗性。 5.2.2 植物防疫措施 5.2.2.1 组织检疫专业技术人员对苗圃、采穗园(母本园)和茶园地进行 2 次以上的检疫调查,及时 发现疫情并组织防治和处理。 5.2.2.2 茶树种子、苗木、插穗及其它繁殖材料调运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 5.2.2.3 引种时,必须经当地植物检疫部门复检,不得将危险性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随种苗和 其它繁殖材料带入。 5.2.3 生物防控措施 5.2.3.1 保护天敌,运用行政和技术措施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螳螂、蜘蛛、捕食螨、 寄生蜂、益鸟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危害。 5.2.3.2 5.2.3.3 5.2.4 研究、饲养并人工释放天敌昆虫,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控制有害生物爆发成灾。 尽可能应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有害生物。 物理防治辅助措施 3 DB 5305/T 2.6—2019 5.2.4.1 采用人工或器械捕杀,减轻金龟子、茶毛虫等有害生物危害。 5.2.4.2 利用有害生物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饵料诱杀等。 5.2.4.3 采用物理隔离法、机械或人工清除杂草、寄生植物等。 5.2.5 化学应急措施 5.2.5.1 尽可能少使用化学农药,一般在有害生物突发时或高发期在小范围应及使用。使用时须适时 用药,对症下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5.2.5.2 施用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防止 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 5.3 主要有害生物防治 5.3.1 主要有害生物种类 5.3.1.1 5.3.1.1.1 茶树主要病害 叶部病害 茶 饼 病 (Exobasidium vexans) 、 茶 云 纹 叶 枯 病 (Collectortichum cameliae) 、 茶 轮 斑 病 (Pestalotiopsis theae)、茶白星病(Elsinoeleucosplia)、茶园赤星病(Cercospora theae)、茶芽枯 病(Phyllosticeta gemmiphliae)、茶煤病(Neocapnodium thheae)、茶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cens) 等。 5.3.1.1.2 枝干病害 茶膏药病(Septobasidium theae)、茶枝黑痣病(Coccochorina hottai)、茶梢立枯病(Collectrichum camelliae、Pestalotiopsis spp)、茶毛发病(Mrarsmius equicrinis)、苔藓地衣、寄生性种子植物(菟 丝子、桑寄生、槲寄生)等。 5.3.1.1.3 根部病害 茶 苗 根 结 线 虫 病 (Meloidogyneincognita、 M. arenaria 、 Mavanica) 、 茶 苗 白 绢 病 (Corticium rolfsii)、茶苗根癌病(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茶树根腐病类(Poria hypobrunnea)、茶紫纹 (Helicobasidium purpureum等。 5.3.1.2 5.3.1.2.1 茶树主要害虫有 鳞翅目食叶类害虫 茶 尺 蠖 (Ectropisobliqua) 、 茶 毛 虫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 茶 黑 茸 毒 蛾 (Dasyclfira baibarana)、扁刺蛾(Thoseasinensis)、茶蚕(Andraca bipunctata)、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褐 蓑蛾(Mahasena co]ona)、茶叶斑蛾(Eterusia aedea)等。 5.3.1.2.2 卷叶类害虫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茶细蛾(Caloptilia theivora)、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等。 5.3.1.2.3 蚧类 4 DB 5305/T 2.6—2019 茶 牡 蛎 蚧 (Lepidophes ume) 、 椰 圆 蚧 (Temmnaspidiotus destruoctor) 、 角 蜡 蚧 (Ceroplastes ceriferus) 、 龟 蜡 蚧 (Ceroplastes japonicus) 、 龟 甲 蚧 (Ceroplastes japonicus) 、 蛇 眼 蚧 (Pseudaonidiaduplex)、红蜡蚧(Ceroplastes ruL~ns)、茶硕蚧(Drosicha carpulenta)等。 5.3.1.2.4 吸汁性害虫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黑刺粉虱
DB5305-T 2.6-2019 保山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规范 第6部分:有害生物控制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6:09: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