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 B30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333—2013 银耳专用术语 2013 - 04 - 02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7 - 05 实施 发 布 DB35/T 1333-2013 前 言 根据近年来银耳科研、生产、贸易发展的需要,参照 GB/T 12728-1991《 食用菌术语 》及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理、雷银清、黄振耀、高华娟、江玉姬、施磷、柯毅。 I DB35/T 1333-2013 引 言 近年来在银耳科研、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特别是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制定过 程中,涉及到银耳专用术语较多,银耳与一般的食用菌不同,它的生长发育需要与香灰菌伴生,菌种分 离、菌种生产、银耳栽培等都很特殊,许多术语在《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中没有收录,有 些术语不能套用上述国家标准的规定。为了规范银耳科研、生产用词,需要针对银耳制订一套专用术语。 II DB35/T 1333-2013 银耳专用术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耳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育种、菌种生产、栽培、病虫害等方面的专用名词 和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银耳的科研、生产、加工、教学及流通领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834-2004 《银耳》 3 术语和定义 NY/T 834-200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NY/T 834-2004中的部分术语和定义。 3.1 银耳 又称白木耳,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银耳科(Tremellaceae)、 银耳属(Tremella),其学名为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银耳子实体由数片至十几片纯白或乳白色胶 质瓣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 3.2 耳片 银耳子实体的瓣片。 3.3 鲜银耳 摘采后未经任何处理的新鲜银耳。 3.4 保鲜银耳 采用保鲜技术处理延长货架寿命的鲜银耳。 3.5 干银耳 鲜银耳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方法加工而成的银耳干品。 3.6 朵型银耳 又称整花银耳,鲜银耳经削除耳基、漂洗、浸泡、日晒(增白)和烘干而成保持自然形态的干银耳。 3.7 1 DB35/T 1333-2013 片状银耳 又称雪花银耳,鲜银耳经削除耳基、剪切、漂洗、浸泡、日晒和烘干而成片状或连片状的干银耳。 [NY/T 834-2004 3.1] 3.8 拳耳 在阴雨多湿季节,因晾晒或翻晒不及时,至使耳片相互黏裹而形成的状似拳头的银耳。 3.9 白毛团 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混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白色菌丝团。 3.10 吐黑水 银耳被病原菌侵染后,菌丝体分泌出深色液体的现象。 3.11 吐水 菌丝生长过程中分泌出黄色或浅黄色、澄清的液体的现象。 3.12 吐黄水 菌丝培养期间分泌的液体,常积聚在培养基表面,呈黄色水珠状。 3.13 银耳纯菌丝 亦称银耳纯白菌丝。白色、纤细具分枝及分隔,有明显锁状联合。 3.14 香灰菌丝 又称耳友菌,是碳团菌属的一个种(Hypoxylon spp.),菌丝灰白色、细长、能分泌黑色素的羽毛状 菌丝,是银耳生长发育过程的伴生菌。 3.15 混合种 又称银耳菌种,即银耳纯菌丝和香灰菌丝的混合培养物。 3.16 菌株(品系) 经各种方法分离、诱变、杂交筛选获得的具有特异性、均一性、稳定性的纯培养物。 3.17 耳基 银耳子实体基部,呈桔黄色或垩白色、硬实、蒂状,与培养基质相联结的部分。 3.18 交合 将培养成熟的银耳纯菌丝与香灰菌丝按一定比例混合,培育可供接种使用的银耳菌种的过程。 3.19 基质块 在银耳耳基正下方,含有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的硬质层。 3.20 基内分离 在基质块内分离出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培养物的过程。 2 DB35/T 1333-2013 3.21 消毒材料 银耳栽培过程中用于杀灭接菌箱、接菌室、发菌室、栽培房杂菌的材料。 3.22 菌袋 长满菌丝的培养袋称为菌袋。 3.23 翻袋 在发菌期间,菌袋按井字形叠放成堆,在发菌室内发菌期间,为了调节温度、通气和检查杂菌污染 情况,而进行有规律翻动交换菌袋位置的过程。 3.24 袋距 菌袋摆放在床架上,菌袋与菌袋之间的距离。 3.25 原基 尚未分化的原始子实体的组织团。 3.26 代料 用于代替段木栽培银耳的其它培养料。 3.27 袋栽 用塑料袋作为容器栽培银耳的方式。 3.28 瓶栽 用瓶子作为容器栽培银耳的方式。 3.29 杨梅霜病 因受链霉菌感染,白毛团生长受抑制或逐渐消溶,接种穴表面出现白色粉斑,状如“杨梅干霜”。 3.30 死菌 香灰菌生长稀疏,当菌丝前端出现粉红色或褐色时就停止生长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B35/T 1333-2013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银耳专用术语 DB35/T 1333—2013 * 2013 年 4 月第一版 2013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

pdf文档 DB35-T 1333-2013 银耳专用术语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333-2013 银耳专用术语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333-2013 银耳专用术语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333-2013 银耳专用术语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0:06:2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