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16 备案号:35817-2013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 1150—2012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 7 号制种技术规范 2012 - 12 - 04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63/ T 1150—2012 前 言 本规范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起草。 本规范起草人:唐国永、李钧、余青兰、李秀萍、姚艳梅、韩元帮、石文贵、李学文。 I DB63/ T 1150—2012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 7 号制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青杂7号制种产量指标、制种田要求、备耕、灌溉、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种子检验等技术操作内容。 本规范适应于青杂7号在海拔2400.00米-2600.00米区域制种时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 油料类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DB63/T 943 甘蓝型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3 产量指标 高肥水条件下每公顷产量1.800吨-2.250吨(120.00千克/亩-150.00千克/亩);中等水肥条件下 每公顷产量1.500吨-1.800吨(100.00千克/亩-120.00千克/亩)。 4 制种田要求 具有天然屏障隔离区,周围1000.00米范围内不得有十字花科作物;无天然屏障隔离区,制种区 周围2000.00米不种十字花科作物。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并至少一年未种十字花科作物 的地块。 5 备耕 前作收获后深翻,耕深25.00厘米-30.00厘米。春季解冻时进行春耕,耕深12.00厘米,耕后及时 耙耱,清除残茬。 6 灌溉 1 DB63/ T 1150—2012 6.1 冬灌 当日平均气温降至-5℃-5℃灌冬水。 6.2 春灌 未进行冬灌的田块播前 8天-12天春灌。 6.3 生育期灌溉 5叶-6叶期、蕾苔期、绿熟期各灌水一次。 7 施肥 7.1 基肥 7.1.1 有机肥 结合秋翻整地,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30.000吨-45.000吨(2000.00千克/亩-3000.00千克/亩)。 7.1.2 化肥 结合播前整地每公顷施五氧化二磷0.120吨-0.135吨(8.00千克/亩-9.00千克/亩)、纯氮每公顷 0.060吨-0.075吨(4.00千克/亩-5.00千克/亩)、氧化钾每公顷0.075吨-0.090吨(5.00千克/亩-6.00 千克/亩)、纯硼每公顷0.0024吨-0.0036吨(0.16公斤/亩-0.24公斤/亩)。 7.2 种肥 恢复系(以下简称父本)每公顷用尿素、磷酸二铵各0.009吨(0.63千克/亩),不育系(以下简 称母本)每公顷用尿素、磷酸二铵各0.028吨(1.88千克/亩)拌种。 7.3 追肥 幼苗5叶-6叶期进行追肥。母本每公顷用尿素0.045吨-0.060吨(3.00千克/亩-4.00千克/亩), 父本每公顷用尿素0.060吨-0.075吨(4.00千克/亩-5.00千克/亩)。 8 8.1 播种技术 选种 将清选好的父本和母本种子根据制种面积核对种子量是否准确无误,整理好种子。 8.2 播期 3月下旬至4月上旬父本、母本同期播种。 8.3 播种量 父本每公顷播种0.0015吨(0.10千克/亩),母本每公顷播种0.00375吨(0.25千克/亩)。 8.4 播种方式 2 DB63/ T 1150—2012 采用杂交油菜制种专用播种机条播,父本行距30.00厘米、母本行距25.00厘米。父本、母本行比 2﹕6。种植行向与当地风向垂直。播深3.00厘米--4.00厘米。 8.5 播种要求 每一地块的边行须播一行父本。父本行头种标记植物。播完后顺播种行耱平并镇压。 9 田间管理 9.1 间苗定苗 幼苗5叶-6叶时进行间苗和定苗。母本行距25.00厘米,株距15.00厘米-18.00厘米,每公顷保苗 22.50万株-27.00万株(1.50万株/亩-1.80万株/亩);父本行距30.00厘米,株距20.00厘米-25.00厘 米,每公顷保苗15.00万株-22.50万株(1.00万株/亩-1.50万株/亩)。 9.2 去杂 蕾苔期以前根据父母本叶色、叶形、心叶色泽等特征(附录B),间除杂苗1次-2次;初花期至盛 花期拔出杂株4次-5次,每次拔出的杂株进行集中处理,田间杂株率控制在0.50%之内。终花期父本主 花序上还有4朵-5朵花时彻底割除父本,同时将母本行中结实不正常植株(主要表现结萝卜角的植株、 比普通植株高大的植株)拔除。收获期严防机械混杂。 9.3 蜜蜂辅助授粉 初花期至盛花期在制种基地蜜蜂辅助授粉,每公顷配蜂箱不少于3箱。 9.4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9.4.1 病虫害防治 按照DB63/T 943执行。 9.4.2 药剂灭草 结合整地,播前用低毒、低残留除草剂处理土壤;杂草幼苗期用低毒、低残留除草剂叶面喷雾。 推荐的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C。 10 收获 全田角果80%呈黄色时进行人工或机械割晒,在田间晒干后脱粒;全田角果95%呈黄色时机械收获。 每户制种田种子抽检样品三份,农户、制种单位和鉴定样各一份。 11 种子检验 清选后的种子按GB/T 3543.2的规定扦样。种子净度、发芽率、真实性和纯度、水分含量分别依 次按GB/T 3543.3 、GB/T 3543.4 、GB/T 3543.5 、GB/T 3543.6 规定操作,质量指标按GB 4407.2执 行。种子质量达标后种子袋上或种子袋内附标签。种子标签按GB 20464要求执行。 3 DB63/ T 1150—2012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不同肥水条件下青杂 7 号制种产量表现 A.1 高肥水条件下产量 2012年在湟中县共和镇转嘴村(海拔2460.00米)前茬作物为蚕豆地制种12.50亩。基肥每亩施腐 熟的家肥3.000吨,磷酸二铵25.00千克,尿素10.00千克,硫酸钾4.00千克,硼酸1.50千克;苗期每 亩用尿素4.00千克进行追肥。全生育期灌水3次。收获总产1703.75千克,平均每亩136.30千克。 A.2 中等肥水条件下产量 2012年在贵德县新街乡麻吴村(海拔2520.00米)选麦茬地38.20亩进行制种。基肥每亩施腐熟的 家肥2.000吨,磷酸二铵20.00千克,尿素6.00千克,硫酸钾4.00千克,硼酸1.50千克;苗期每亩用尿 素3.00千克进行追肥。全生育期灌水2次。收获总产4297.50千克,平均每亩112.50千克。 4 DB63/ T 1150—2012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 7 号制种用三系 B.1 杂交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早熟白菜型油菜和优质甘蓝型油菜杂交,选育成特早熟甘蓝型优 质材料,用该材料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并连续回交,选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B.2 不育系和保持系 B.2.1 不育系和保持系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于1996年冬在云南用青油14号(双低甘蓝型常规品种)与门源小油菜(特 早熟白菜型品种)种间杂交选育出来的10个双低特早熟甘蓝型品系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31A测 交,获得F1,1997年夏天在西宁鉴定F1的育性,发现品系144的测交后代不育彻底,因而用品系144进 行回交,获得BC1,1997年冬天—1999年夏天在西宁和云南共进行四次回交,获得稳定的不育系144A 和相应的保持系144B。 B.2.2 B.2.2.1 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特征特性 植株性状 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苔前生长习性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色绿、 叶脉白色,长柄叶,叶缘锯齿,腊粉少。苔茎叶披针形,无叶柄,叶基半抱茎,苔茎绿色。单株主茎 上绿叶数10.00±1.20片。最大叶长28.00±0.75厘米,宽6.80±0.80厘米。有效分枝部位20.24±5.00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4.10±0.50个,二次分枝数4.38±0.60个,主花序长56.15±3.50厘米,植株 呈帚型,匀生分枝。株高135.18±5.50厘米。 B.2.2.2 花和角果性状 不育系花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形状辐射、皱缩(不育系花序上有闭蕾死蕾现象)。雄蕊彻底 败育成三角形、长2.01±0.20毫米,雌蕊色泽淡黄、长6.00±0.20毫米。(保持系花黄色,花冠椭圆 形,花瓣形状侧叠、平展;雄蕊色泽金黄,长5.80±0.20毫米,雌蕊色泽淡黄、长6.00±0.10毫米。) 不育系和保持系成熟角果黄绿色、斜生,角果长6.85±0.98厘米,果喙长1.31±0.21厘米,籽粒节较 明显。角果密度0.80±0.09个/厘米。 B.2.2.3 种子性状 种子黑褐色、圆球形,种皮光滑。 B.2.2.4 经济性状 单株有效角果数136.56±30.28个,单株产量6.72±1.20克,每果粒数24.50±0.28个,千粒重3.50 ±0.24克,容重 710.00克/升,经济系数0.30,籽粒中含油量44.00%,油中芥酸0.30%-0.50%,硫代 萄葡糖甙26.00μmol/g-28.50μmol/g。 5 DB63/ T 1150—2012 B.2.2.5 生育期 春性、早熟。出苗至五叶期28天-30天,期间≥5℃(包括5℃)的积温402.00℃-404.00℃;;五 叶期到开花23天-25天,期间≥5℃(包括5℃)的积温372.00℃-373.00℃;开花至成熟期50天-53天, 期间≥5.00℃(包括5.00℃)活动积温625.50℃-626.00℃;全生育期102天-105天,期间≥0℃的活动 积温1282.00℃-1283.00℃。 B.2.2.6 抗逆性 抗旱性、耐寒性、抗倒伏中等。 B.2.2.7 抗病虫害性 田间菌核病发病率3-5%,茎象甲危害率

pdf文档 DB63-T 1150-2012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制种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150-2012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制种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150-2012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制种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150-2012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制种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0:07:2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