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白芍栽培技术规程 DB34/T231-20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亳白芍的品种、栽培土壤、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亳白芍栽培技术规程。 2 品种 选择抗病、根直、枝根少、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 3 土壤要求 以排水良好,土体通透性好,土层深厚、地力肥沃、无污染的砂质壤土为宜。 4 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宜选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山区应选坡向东南的梯田或倾斜的旱地。四 周不应有树木遮阴。 土壤要深翻 40-60cm,细碎土块耙平保持土壤疏松平整,南方要做成高畦,以利雨季排除积水, 深翻施足底肥,先施有机肥、后施化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4000-5000kg(或土杂肥 6000-8000kg), 饼肥 25kg 磷肥 50kg。 4.2 种植:一般采取芽头繁殖法。 4.2.1 芍芽准备:收获时,选择不空心,无病虫害的植株,先把根部从芽头着生处 1.5-2 厘米以下切除,留取芽头,加以分割,每块要留取芽苞 3 个以上,称为芍芽,作种苗用切下的芍芽即栽或储备到秋分至寒露之间的种植,临栽前选择健壮的芍芽进行修整,使底座厚度约为 1 厘米。 芽头切好后,如不能及时栽种,可选不积水的阴凉处,挖 20 厘米深的坑,大小视种苗多少而定, 芽头向上堆放坑内,一层沙土一层芽痈,上盖 5 厘米湿土做短时保存。为保湿防干,上面可加树枝遮阴,干时要常洒水。 4.2.2 种植时间:9 月下旬至 10 月上、中旬种植。 4.2.3 种植方法:按行距 67cm、株距 50cm 开穴,穴深 10-15cm,每穴放入健壮芽头 1-2 个,使其 低于地面 3-5cm,栽后压实,上封 5-10cm 土墩,保墒过冬,每亩栽 4000 棵左右。 4.3 田间管理 4.3.1 去土及培上:3 月上、中旬芽开始萌动,在出土前 5-7 天扒去地平面上的土堆,芽出土后,中耕松土除草。封冻前,在离地面 3-5 厘米处剪去干枯枝叶,清出田外烧掉,并在根际培土 10-15厘米高,以利越冬。 4.3.2 肥水管理: 栽培第一年可不追肥, 第二年开始一年两次。 春未花谢后和秋末植株枯萎时进行。 生长三年的芍药可以刨收,采收前一年冬季要重施肥一次。每亩施腐熟人粪 2000-3000 千克或饼肥100-200 千克,每亩加施过磷酸钙 2-25 千克效果更好。地干施后应浇水。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12-31发布 2001-12-31实施 DB34/T231-2001 芍药栽后 15-20 天即发出新根,当年根浅抗旱力差,春末夏初及秋季干旱,要及时浇水。浇后 及时松土保墒。生长二年以上,抗旱能力强,一般不需浇水,雨季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第年在冬季 封冻前普浇一次越冬水。 4.4.3 摘除花蕾:除留种外,要及时摘除花蕾。生长 3 年以上,需要结种的也要摘除部分花蕾,使种子饱满成实。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进行综合治理,强调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 治病防治技术) ,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 a黑光、灯光照诱杀, b白芍起挖时人工检拾。 c对叶斑病、灰霉病二种 病害,秋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对于锈病要彻底清园,病残枝叶集中烧掉, 不可沤肥。 5.2 生物防治:a 防治方法:利用生物药剂配成毒土、毒粪处理土壤或栽种穴。b 常用生物农药: 含孢子量 50-80亿/克的卵孢白僵菌 3-5kg/亩;含孢子量 15亿/克的绿僵菌 3-5kg/亩;含芽孢量 1亿/ 克乳状菌菌分 200克。 5.3 化学防治: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见表 1、表 2)适期对症施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白芍的虫害主要有蛴螬,其咬食根部, 应在栽种阶段,春季晾根阶段,施肥阶段,夏季蛴螬低龄阶段,用药剂处理土壤,毒土或毒粪处理栽种穴,药液浇灌根部,主要药剂,50% 辛硫磷乳液 0.25kg/亩;10% 除虫菊酯 0.1kg/亩。 6 采收 6.1 采收时间:白芍生长年限为三至五年,8 月上旬至 9月中旬采挖已满三至五年的白芍根。 6.2 采收方法:割去茎叶,挖出全根,除去泥土及须根,洗净,入沸水中煮 5-15分钟,使芍根发软, 用竹片或其它非铁器具刮去栓皮,即可。 表1 病害防治常用药剂 病害名称 常用药剂 稀释倍数 施药方法 备 注 安全间隔期 叶斑病 50%多菌灵 70%甲基托 布津 波尔多液 600-1000 1000-1500 1:1:100 喷雾 喷雾 喷雾 7-10天一次连 续3-4次 30天 30天 灰霉病 75%代森锰 锰锌 75%百菌清 25%甲霜灵 800-1000 500-800 400 间隔 10天,先 施3次左右 21天 25天 21天 锈病 40%施佳乐 25%三唑酮 50%萎锈灵 12.5%烯唑醇 28-95ml/亩 500 200 3000-4000 喷雾 喷雾 喷雾 喷雾 7-10天一次连 续2-3次 3天 30天 30天 21天

.pdf文档 DB34-T 231-2001 白芍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31-2001 白芍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31-2001 白芍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31-2001 白芍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8:00:0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