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11.220 B 41 备案号:59448-2018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651 —2018 牦牛串换检疫技术规范 2018 - 03 - 22 发布 2018 - 06-22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651 —2018 I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伟、陈海莉、洛藏旦增、潘英卿、唐国盛、刘静、徐玉峰。 DB63/T 1651 —2018 1 牦牛串换检疫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牦牛串换的定义、串换前准备、串换牦牛检疫、输入地检疫、应急措施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牦牛的串换检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45 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 GB/T 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GB/T 18935 口蹄疫诊断技术 NY/T 65 炭疽病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串换 为了避免近亲繁育导致品种品质退化, 在州县内或跨州选育并调换畜种进行配种的一种品种优势保 持和改良活动。 4 选种要求 4.1 选择串换牦牛应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4.2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4.3 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4.4 临床检查无疫病。 4.5 实验室检测项目结果合格。 5 串换前的准备 5.1 综合分析输出地疫情、牦牛品质、以往串换效果等,确定串换牦牛来源和数量。 5.2 建立完善的牦牛养殖、免疫、驱虫、标识等档案资料。 5.3 准备好隔离圈舍和饲草料,串换用牦牛到达前 7 天对隔离圈舍进行严格消毒。 5.4 确定串换时间。 DB63/T 1651 —2018 2 6 牦牛检疫内容和方法 6.1 检疫申报 牦牛起运前需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报,在原牛场或隔离场进行15天隔离检疫。 6.2 检疫项目 主要进行牛结核病、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炭疽杆菌病、寄生虫病检疫。 6.3 检疫程序 6.3.1 调查了解牦牛输出地近 6 个月内的疫情情况。 6.3.2 查看牦牛养殖档案、耳标标识、驱虫、免疫档案。 6.3.3 进行群体和个体检疫,并做好记录。 6.4 检疫方法 6.4.1 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检疫方法按照GB/T 18645进行。 6.4.2 口蹄疫 口蹄疫检疫方法按照GB/T 18935进行。 6.4.3 牛布鲁氏菌病 牛布鲁氏菌病检疫方法按照GB/T 18646进行。 6.4.4 炭疽杆菌病 炭疽杆菌病检疫按照NY/T 65进行。 6.4.5 外寄生虫病 检查体表是否有寄生虫。 6.5 运输 6.5.1 运输车辆以及饲养用具等必须在装前进行清洗、消毒。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检查合格,取 得运输检疫证明。 6.5.2 牦牛装运时,应有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派员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按照预定时间、路线运输。 6.5.3 运输途中,应经常观察牦牛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按有关规 定处理。 6.6 输入地隔离检疫 牦牛到达输入地后,主动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报隔离检疫,在隔离场观察7天。 7 检疫结果处理 7.1 检疫合格

.pdf文档 DB63-T 1651-2018 牦牛串换检疫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651-2018 牦牛串换检疫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651-2018 牦牛串换检疫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651-2018 牦牛串换检疫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48:5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