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 C S 备案号: 15439- 2004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 3 / 4 7 6 — 2 0 0 4 马铃 薯 早大 白品种 2 0 0 4 - 0 5 - 2 1 发布 2 0 0 4 - 0 6 - 0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发 布 发 布 发 布 D B 63/ 476 — 2004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 B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成 纳添仓 阮建平 孙海林 师 理 王志远 D B 63/ 476 — 2004 1 马铃薯 早大白品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早大白的生物学特性、 植 物学特征以及经济性状, 对 其栽培技术要点、 生 产 能 力、适宜种植地区作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早大白品种。 可作为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 教学、 农技、 推广、 生产单位、 种 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的依据。 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早大白是辽宁省本溪市农科所采用五里白 × 72 — 128 进行杂交选育而成。 1999 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作物所引进试种, 经 无性系繁殖、 品 系鉴定、 区 域试验、 生 产试验选育而成, 属 Solanumtuberosum. S SP. tuberosum   2004 年 2 月 19 日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早大 白,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 0180 号。 2.2 特征特性 2.2.1 植株性状 半光生幼芽顶部较尖, 呈紫色, 中部黄色,基部圆形, 浅绿色, 茸毛少。 幼苗直立、 浅绿色,株 丛 繁茂,株形直立,生长势强。株高 47.20 ± 2.96 厘米,茎粗 1.08 ± 0.15 厘米,茎绿色、茎横断面圆柱 形,直状。主茎数 2.10 ± 0.74 个,分枝数 4.00 ± 1.15 个,着生部位较低,叶色浅绿,叶片大,边缘平 展,复叶椭圆形,排列中等紧密,互生或对生,有 4 对侧小叶,顶小叶尖形,次生小叶 10 对,互生或 对生,第二对较大,托叶呈镰形。 2.2.2 花果性状 聚伞花序,着花 7 — 8 朵,排列紧密,花蕾尖形,浅绿色,总花梗长 6.00 — 7.00 厘米,花柄节浅紫 色;萼片浅绿色,尖锐形,花冠白色,直径 3.40 ± 0.20 厘米;花瓣尖,白色,雌蕊花柱长,柱头圆形, 二分裂,深绿色;雄蕊 5 枚,聚合成圆柱状,黄色。无天然果。 2.2.3 薯块性状 薯块圆形,表皮光滑,白皮、白肉,致密度紧。芽眼浅,芽眼数 5 — 7 个,芽眉半月形,脐部中等, 结薯集中,休眠期 35 ± 4 天,耐贮藏。 2.2.4 经济性状 单株产量 0.54 ± 0.21 千克,单株结薯数 4.28 ± 0.36 个,单块重 0.16 ± 0.06 千克,淀粉含量 16.74 %,蒸食品味好,维生素C含量 25.09mg / 100g ,粗蛋白 2.34 %,还原糖 0.245 %。 2.2.5 属性及生育期 属早熟品种。播种至出苗期 42 ± 2 天,期间 ≥ 5 ℃ 的积温 367.10 ± 3.80 ℃ ;出苗至现蕾期 18 ± 2 天, 期间 ≥ 5 ℃ 的积温 179.64 ± 4.20 ℃ ;现蕾至成熟期 60 ± 3 天,期间 ≥ 5 ℃ 的积温 1046.60 ± 3.40 ℃ ;生育 期 78 ± 6 天, 期 间 ≥ 5 ℃ 的积温 1167.82 ± 7.80 ℃ , 全 生育期 110 ± 8 天, 期 间 ≥ 5 ℃ 的积温 1542.72 ± 11.6 0 ℃ 。 2.2.6 抗逆性 耐旱、耐寒性强,耐盐碱性强,薯块耐贮藏。 2.2.7 抗病性 D B 63/ 476 — 2004 2 抗花叶病毒、卷叶病毒,避过晚疫病的发生和危害。 2.3 栽培要点 2.3.1 耕作要求 该品种结薯较早, 结薯层较深, 前茬作物收获后, 对土壤进行秋深翻、 翻匀、 翻松, 在翻地前施 农 家肥,有灌溉条件的应进行冬灌,并耙耱保墒。未进行冬灌的地块可在播前 7 — 10 天进行春灌,播前进 行施肥,灭虫,灭草,进行深翻,耙耱平后播种。 2.3.2 施肥水平 播前施有机肥 30.000 — 60.000 吨/公顷 ( 2000 — 4000 千克/亩) , 纯 氮 0.150 吨/公顷 ( 10.00 千 克 /亩),五氧化二磷 0.078 吨/公顷( 5.20 千克/亩),氧化钾 0.150 吨/公顷( 10.00 千克/亩)。基 肥用量 占总用量的 90 %,现蕾至开花前追施纯氮 0.069 吨/公顷( 4.6 千克/亩)。 2.3.3 播种方法 2.3.3.1 种薯选择 播前选择 30 — 50 克无病、无伤的幼壮薯作种,整薯播种。 2.3.3.2 适宜播期、播量及方法 适宜播期为 4 月中旬。播种量每公顷 2.250 — 3.000 吨/公顷( 150.00 — 200.00 千克/亩)。一般行 距 60.00 厘米, 株 距为 25.00 — 30.00 厘米, 水 地密度 6.00 — 6.75 万株/公顷 ( 4000.00 — 4500.00 株/亩 ) , 旱地密度 7.50 — 8.25 万株/公顷 ( 5000.00 — 5500.00 株/亩) 。 可 平种或起垄, 可实行宽行大垄, 或 宽 窄行种植,地膜栽培需进行催芽,一般在3月上旬及时播种,播前施足底肥,采用 90.00cm 地 膜 起 垄 , 行距为 60.00cm ,双行种植,出苗时注意放苗,以防烧苗,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适时灌水。 2.3.4 田间管理 苗齐后除草松土,松土层达 5.00 厘米以上,防止伤根伤苗,开花前及时灌水、施肥、培土。施肥 和浇水同时进行, 第 一次浇水在现蕾后至开花前进行, 待 地皮微干时及时培土, 在 开花前后喷施磷酸 二 氢钾 2 - 3 次。 2.3.5 防治病、虫、害 2.3.5.1 选地选茬 选择前茬未种马铃薯,土地平整,肥沃、耕层深厚,通气性好的地块。 2.3.5.2 切刀消毒 切种时应进行切刀消毒。 2.3.5.3 拔除病株 在生育期发现病株,随时拨除,以防病害蔓延。 2.3.5.4 防治地下害虫 播前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 2.4 收获与贮藏 于7月中下旬田间植株茎叶枯黄 90 %以上时收获, 防 止机械损伤, 薯 块在通风透光阴凉处放置 1 — 2 天后入窖,堆高不超过1米,窖温稳定在 1 — 4 ℃ 为宜,于 11 月中、下旬翻窖一次,去掉病薯和泥土, 注意防冻、防热、防湿,使薯块始终保持在休眠状态。 3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3.1 生产能力 水地种植每公顷产量 22.500 — 37.500 吨/公顷 ( 1500.00 — 2500.00 千克/亩) ; 中 、 地 位山旱地 种 植每公顷产量 15.000 — 22.500 吨/公顷( 1000.00 — 1500.00 千克/亩)。 3.2 适宜地区 适宜我省水地及低位山旱地种植。

.pdf文档 DB63-T 476-2004 马铃薯早大白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476-2004 马铃薯早大白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476-2004 马铃薯早大白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476-2004 马铃薯早大白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50:2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