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CCS B 41 鹤 4106 壁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6/T 87—2022 猪轮状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 2022 - 09 - 26 发布 2022 - 10 - 16 实施 鹤壁市市场监管局 发 布 DB 4106/T 87—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诊断 ................................................................................ 1 流行病学特点 .................................................................... 1 临床症状 ........................................................................ 2 病理学变化 ...................................................................... 2 荧光抗体检测 .................................................................... 2 RT-PCR 检测 ..................................................................... 2 鉴别诊断 ........................................................................ 2 5 预防与治疗 .......................................................................... 2 预防 ............................................................................ 2 治疗 ............................................................................ 5 I DB 4106/T 87—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鹤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鹤壁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鹤壁市农业综合行 政执法支队、淇县动物防疫检疫中心、淇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淇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鹤壁 市山城区动物防疫检疫中心、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云飞、李文山、王帅、高娟玉、蔡雯雯、张燕芳、薄爱普、张良、王永鹏、 高强、王艳武、段沙沙。 II DB 4106/T 87—2022 猪轮状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猪轮状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型规模猪场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和治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猪轮状病毒病 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以厌食、呕吐、腹泻和脱水、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4 诊断 流行病学特点 4.1.1 传染源 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猪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后,健 康猪经口接触了含病毒粪便即可发生自然感染,粪—口途径是传播的主要方式。 4.1.2 发病季节 流行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早春等寒冷季节,其他季节偶有发生。 4.1.3 潜伏期 潜伏期较短,一般12 h~24 h,起病急,病情重,常伴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 4.1.4 易感猪群 本病对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感染率高达90%~100%,但常呈隐性经过。一般发病的多为2月龄以 内的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一般为50%~80%。 1 DB 4106/T 87—2022 临床症状 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的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发生腹泻;起病急,伴有感 冒样症状,如流涕、咳嗽,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水状或糊状,色黄白或暗黑,病猪呈脱水症状。1周龄~ 8周龄发病较多,成年猪不发病,呈隐性感染。 病理学变化 病变主要在胃肠道,胃内充满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小肠内充满黄色液体,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肠壁充血、变薄、呈半透明,小肠绒毛萎缩,柱状上皮脱落,由立方上皮细胞代替。 荧光抗体检测 取发病24 h以内的猪的小肠前、中、后各一段冷冻保存,送往实验室,进行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 显微镜下观察,发病猪小肠各段发现多量荧光细胞的为阳性。 RT-PCR 检测 采集腹泻急性期猪的5 cm~10 cm小肠或5 g~10 g新鲜粪便,放到密封袋中,置于样品箱中加冰袋, 送到实验室进行RT-PCR检测。 鉴别诊断 4.6.1 猪传染性胃肠炎 属冠状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与猪轮状病毒病极为相似,冬春寒冷季节易发,各日龄段 猪均可感染,但症状较重,蔓延速度和病死率较猪轮状病毒病快和高。 4.6.2 猪流行性腹泻 属冠状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与猪轮状病毒病极为相似,10月底至次年2月止,呈地方 性流行,育成猪发病率高,致死率低。 4.6.3 猪黄痢 病原体多见产肠毒素的大肠杆菌,3日龄以内仔猪易发病,死亡率高,仔猪生后数小时、1日龄、3 日 龄突然发病,粪便稀薄水样,灰黄色,黄白色或黄色,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多。 4.6.4 仔猪白痢 几乎每头猪群均可发病,10日龄~20日龄仔猪发病最多,死亡率低,没有季节性,体温无变化,拉 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糊状稀便。 5 预防与治疗 预防 5.1.1 猪场建设 2 DB 4106/T 87—2022 猪场建设应符合GB/T 17824.1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的要求,选址和布局应科学合理, 遵循有利于防疫、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的原则。 5.1.2 生物安全 5.1.2.1 检疫 应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引进种猪。 5.1.2.2 人员 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应洗澡、换衣服、换鞋;场外有疫情发生时,生产人员外出回场后,应隔离 2 d方可进入生产区。各生产区工作人员不应随意串岗。 5.1.2.3 车辆 外来车辆不应进入生产区;运输饲料等投入品的内部车辆进入厂区前用2%的烧碱溶液进行严格消毒; 装猪车辆应经2%的烧碱溶液消毒后方可靠近装猪台,一旦进入装猪台的猪不得再赶回生产区。 5.1.2.4 工具 工具进入生产区前应熏蒸消毒。各生产区工具不应交叉使用,使用后放回工具区。 5.1.2.5 病死猪 按照农业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5.1.2.6 粪便 按照GB 7959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5.1.3 生产管理 5.1.3.1 制度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生产管理、投入品保管和使用、免疫、防疫、卫生消毒、疫病诊疗记录档案 管理等制度。 5.1.3.2 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制。猪只出栏后,猪舍要彻底清扫、清除排泄物、垫料等废物,及时 冲洗消毒,并空栏7 d以上方可幵始下一轮生产。 5.1.3.3 栏舍管理 猪舍应保持干燥清洁、空气清新,猪群密度适宜,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 5.1.4 消毒 5.1.4.1 消毒池 5.1.4.1.1 在大门口设置与门同宽、长 4 m、深 0.3 m 以上的消毒池,消毒池中放入 2%的烧碱溶液, 每 5 d~7 d 更换一次,下雨后应及时更换。 3 DB 4106/T 87—2022 5.1.4.1.2 猪舍门口设消毒池供往来人员进出消毒,消毒池中放入 2%的烧碱溶液,每 5 d~7 d 更换 一次,下雨后应及时更换。 5.1.4.2 用具消毒 饲槽等用具应每天洗刷,夏季每3 d,冬季每7 d用1∶1000稀释的百毒杀溶液或0.25%二氧化氯溶液 进行消毒。 5.1.4.3 产房消毒 3 地面和设备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用福尔马林30 mL/m 熏蒸2 h,通风24 h后,再用1∶1000稀释的 百毒杀溶液消毒,用干净水洗去残药。 5.1.4.4 道路消毒 生产区道路定期用石灰水或2%的烧碱溶液喷洒消毒,保持道路清洁、无粪便等排泄物。 5.1.5 怀孕母猪管理 5.1.5.1 产房管理 确保产房清洁消毒,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产床舒适、干燥、卫生。 5.1.5.2 母猪管理 5.1.5.2.1 母猪进入产房前,对其全身洗刷洁净,用 0.1%新洁尔灭消毒全身后进入产房。 5.1.5.2.2 母猪分娩前,用 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其乳房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 0.1%高锰酸钾溶液 擦拭其乳房、 阴部和后躯。 5.1.6 仔猪管理 5.1.6.1 保温箱温度 根据日龄调整保温箱内的温度,仔猪1日龄~3日龄为30 ℃~32 ℃,4日龄~7日龄为28 ℃~30 ℃, 以后每周降2 ℃;保育舍第一周28 ℃,以后每周降2 ℃,至22 ℃。 5.1.6.2 补铁 对3日龄~5日龄仔猪注射补铁剂,5日龄~7日龄饲喂教槽料,并提供清洁饮水,水温不应低于20 ℃。 5.1.7 疫苗免疫 5.1.7.1 母猪免疫 用猪轮状病毒疫苗于怀孕母猪临产
DB4106-T 87-2022 猪轮状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 鹤壁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1-04 04:48:02上传分享